本文由 wangyan474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高中数学选修2-2课时训练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章末复习 Word版含答案
章末复习
1.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前者是由特殊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后者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为真,有待进一步证明.
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也是公理化体系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
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是由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间接证法的一种方法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从结论反面成立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明方法.
4.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它的第一步(归纳奠基)n=n0时结论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时,结论成立,推得n=k+1时结论也成立.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在归纳公理的基础上,它可用有限的步骤(两步)证明出无限的命题成立.
5.归纳、猜想、证明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的问题称为探求规律性问题,它的解题思想是:从给出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题型一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两种推理的结论“合情”但不一定“合理”,其正确性都有待严格证明.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猜想,最后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验证.
例1 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 )
A.28 B.76
C.123 D.199
答案 C
解析 记an+b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10+b10=123.
跟踪演练1 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
则上起第2007行,左起第2008列的数为( )
A.20072 B.20082
C.2006×2007 D.2007×2008
答案 D
解析 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
①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行的第1个数为n2;
②第一行第n个数为(n-1)2+1;
③第n行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减1;
④第n列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增1.
故上起第2007行,左起第2008列的数,应是第2008列的第2007个数,即为[(2008-1)2+1]+2006=2007×2008.
题型二 直接证明
由近三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直接证明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体现,尤其是解答题,几年来一直是考查证明方法的热点与重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2 已知a>0,求证:-≥a+-2.
证明 要证-≥a+-2,
只需证+2≥a++.
∵a>0,故只需证2≥2,
即a2++4+4≥a2+2++
2+2,
从而只需证2≥,
只要证4≥2,
即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2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证明 (1)要证直线EF∥平面ACD,
只需证EF∥AD且EF⊄平面ACD.
因为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所以EF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EF∥AD,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要证平面EFC⊥平面BCD,
只需证BD⊥平面EFC,
只需证
因为所以EF⊥BD.
又因为CB=CD,F为BD的中点,
所以CF⊥BD.所以平面EFC⊥平面BCD.
题型三 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时,可以考虑反证法.通过反设已知条件,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体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反证法主要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型问题;几何问题.
例3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1)若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1)解 法一
图(1)
如图(1)所示,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
则MG⊥CD,MG=2,NG=,
∵平面ABCD⊥平面DCEF,
∴MG⊥平面DCEF,
∴∠MNG是MN与平面DCEF所成的角.
∵MN=,∴sin∠MNG=,
∴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图(2)
法二 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DF,DA为x,y,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则M(1,0,2),N(0,1,0),
∴=(-1,1,-2).
又=(0,0,2)为平面DCEF的法向量,
∴cos〈,〉==-,
∴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os〈,〉|=.
(2)证明 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
∵两正方形不共面,
∴AB⊄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
∴AB∥EN.又AB∥CD∥EF,
∴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跟踪演练3 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b=y2-2z+,c=z2-2x+.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 假设a,b,c都不大于0,即a≤0,b≤0,c≤0,
则a+b+c≤0,而a+b+c=x2-2y++y2-2z++z2-2x+=(x-1)2+(y-1)2+(z-1)2+π-3.
∵π-3>0,且(x-1)2+(y-1)2+(z-1)2≥0,
∴a+b+c>0,
这与a+b+c≤0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题型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例4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1)求r的值;
(2)当b=2时,记bn=2(log2an+1)(n∈N*),
证明:对任意的n∈N*,不等式··…·>成立.
(1)解 由题意:Sn=bn+r,当n≥2时,Sn-1=bn-1+r,
所以an=Sn-Sn-1=bn-1(b-1),
由于b>0且b≠1,
所以n≥2时,{an}是以b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a1=b+r,a2=b(b-1),
=b,即=b,解得r=-1.
(2)证明 当b=2时,由(1)知an=2n-1,
因此bn=2n(n∈N*),
所证不等式为··…·>.
①当n=1时,左式=,右式=.
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N*)时结论成立,
即··…·>,
则当n=k+1时,··…··
>·=.
要证当n=k+1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成立,
只需证:4k2+12k+9>4k2+12k+8成立,显然成立,
∴当n=k+1时,··…··>成立,综合①②可知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4 数列{an}满足:a1=1,an+1=an+1.
(1)写出a2,a3,a4.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1)因为a1=1,an+1=an+1,
所以a2=a1+1=+1=,
a3=a2+1=·+1=,
a4=a3+1=·+1=.
(2)法一 猜想a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 (1)当n=1时,a1==1,满足上式,显然成立;
(2)假设当n=k时ak=,那么当n=k+1时,
ak+1=ak+1=·+1=+1==满足上式,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于n∈N*都有an=.
法二 因为an+1=an+1,所以an+1-2=an+1-2,即an+1-2=(an-2),
设bn=an-2,则bn+1=bn,
即{bn}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bn=b1·qn-1=-,所以an=bn+2=.
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的基本模式:a,b,c∈M且a,b,c具有某属性,结论:∀d∈M,d也具有某属性.
(2)类比推理的基本模式:A具有属性a,b,c,d;B具有属性a′,b′,c′;结论:B具有属性d′.(a,b,c,d与a′,b′,c′,d′相似或相同)
2.使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列表如下:
原结论词
反设词
原结论词
反设词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对所有x成立
存在某个x不成立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对任意x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1个
p或q
綈p且綈q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p且q
綈p或綈q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验证是基础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0,这个数n0就是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
(2)递推是关键
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k”作为条件来导出“n=k+1”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一次或几次.
1.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前者是由特殊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后者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为真,有待进一步证明.
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也是公理化体系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
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是由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间接证法的一种方法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从结论反面成立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明方法.
4.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它的第一步(归纳奠基)n=n0时结论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时,结论成立,推得n=k+1时结论也成立.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在归纳公理的基础上,它可用有限的步骤(两步)证明出无限的命题成立.
5.归纳、猜想、证明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的问题称为探求规律性问题,它的解题思想是:从给出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题型一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两种推理的结论“合情”但不一定“合理”,其正确性都有待严格证明.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猜想,最后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验证.
例1 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 )
A.28 B.76
C.123 D.199
答案 C
解析 记an+b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10+b10=123.
跟踪演练1 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
则上起第2007行,左起第2008列的数为( )
A.20072 B.20082
C.2006×2007 D.2007×2008
答案 D
解析 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
①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行的第1个数为n2;
②第一行第n个数为(n-1)2+1;
③第n行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减1;
④第n列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增1.
故上起第2007行,左起第2008列的数,应是第2008列的第2007个数,即为[(2008-1)2+1]+2006=2007×2008.
题型二 直接证明
由近三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直接证明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体现,尤其是解答题,几年来一直是考查证明方法的热点与重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2 已知a>0,求证:-≥a+-2.
证明 要证-≥a+-2,
只需证+2≥a++.
∵a>0,故只需证2≥2,
即a2++4+4≥a2+2++
2+2,
从而只需证2≥,
只要证4≥2,
即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2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证明 (1)要证直线EF∥平面ACD,
只需证EF∥AD且EF⊄平面ACD.
因为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所以EF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EF∥AD,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要证平面EFC⊥平面BCD,
只需证BD⊥平面EFC,
只需证
因为所以EF⊥BD.
又因为CB=CD,F为BD的中点,
所以CF⊥BD.所以平面EFC⊥平面BCD.
题型三 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时,可以考虑反证法.通过反设已知条件,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体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反证法主要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型问题;几何问题.
例3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1)若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1)解 法一
图(1)
如图(1)所示,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
则MG⊥CD,MG=2,NG=,
∵平面ABCD⊥平面DCEF,
∴MG⊥平面DCEF,
∴∠MNG是MN与平面DCEF所成的角.
∵MN=,∴sin∠MNG=,
∴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图(2)
法二 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DF,DA为x,y,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则M(1,0,2),N(0,1,0),
∴=(-1,1,-2).
又=(0,0,2)为平面DCEF的法向量,
∴cos〈,〉==-,
∴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os〈,〉|=.
(2)证明 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
∵两正方形不共面,
∴AB⊄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
∴AB∥EN.又AB∥CD∥EF,
∴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跟踪演练3 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b=y2-2z+,c=z2-2x+.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 假设a,b,c都不大于0,即a≤0,b≤0,c≤0,
则a+b+c≤0,而a+b+c=x2-2y++y2-2z++z2-2x+=(x-1)2+(y-1)2+(z-1)2+π-3.
∵π-3>0,且(x-1)2+(y-1)2+(z-1)2≥0,
∴a+b+c>0,
这与a+b+c≤0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题型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例4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1)求r的值;
(2)当b=2时,记bn=2(log2an+1)(n∈N*),
证明:对任意的n∈N*,不等式··…·>成立.
(1)解 由题意:Sn=bn+r,当n≥2时,Sn-1=bn-1+r,
所以an=Sn-Sn-1=bn-1(b-1),
由于b>0且b≠1,
所以n≥2时,{an}是以b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a1=b+r,a2=b(b-1),
=b,即=b,解得r=-1.
(2)证明 当b=2时,由(1)知an=2n-1,
因此bn=2n(n∈N*),
所证不等式为··…·>.
①当n=1时,左式=,右式=.
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N*)时结论成立,
即··…·>,
则当n=k+1时,··…··
>·=.
要证当n=k+1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成立,
只需证:4k2+12k+9>4k2+12k+8成立,显然成立,
∴当n=k+1时,··…··>成立,综合①②可知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4 数列{an}满足:a1=1,an+1=an+1.
(1)写出a2,a3,a4.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1)因为a1=1,an+1=an+1,
所以a2=a1+1=+1=,
a3=a2+1=·+1=,
a4=a3+1=·+1=.
(2)法一 猜想a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 (1)当n=1时,a1==1,满足上式,显然成立;
(2)假设当n=k时ak=,那么当n=k+1时,
ak+1=ak+1=·+1=+1==满足上式,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于n∈N*都有an=.
法二 因为an+1=an+1,所以an+1-2=an+1-2,即an+1-2=(an-2),
设bn=an-2,则bn+1=bn,
即{bn}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bn=b1·qn-1=-,所以an=bn+2=.
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的基本模式:a,b,c∈M且a,b,c具有某属性,结论:∀d∈M,d也具有某属性.
(2)类比推理的基本模式:A具有属性a,b,c,d;B具有属性a′,b′,c′;结论:B具有属性d′.(a,b,c,d与a′,b′,c′,d′相似或相同)
2.使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列表如下:
原结论词
反设词
原结论词
反设词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对所有x成立
存在某个x不成立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对任意x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1个
p或q
綈p且綈q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p且q
綈p或綈q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验证是基础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0,这个数n0就是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
(2)递推是关键
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k”作为条件来导出“n=k+1”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一次或几次.
- 01-04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达标检测(二十八)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Word版含解析
- 01-04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训练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3 Word版含答案
- 01-04高中数学必修3配套课时作业:第三章 概率3.1 习题课 Word版含答案
- 01-02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训练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6 Word版含答案
- 01-02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 章末检测 Word版含解析
- 01-01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训练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Word版含答案
- 01-01高中数学选修2-2课时作业: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7 Word版含解析
- 12-31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答案
- 12-31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学业分层测评5 Word版含答案
- 12-30高中数学选修2-2预习导航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