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petecao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高二上册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2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二)
【学情分析】:
学生能用向量计算空间角、空间距离。但有时建立的坐标系并非直角。由于法向量的方向有两个,导致计算的角的大小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不善于取舍、修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及空间距离计算。适当运用传统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归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3)情感与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空间角。
【教学难点】:计算空间角,角的取舍。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分别与这两条异面直线共线的两个向量的夹角(或补角)。(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先求
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取锐角)
再求余角。
3。二面角的求法:
方法一:转化为分别是在二面角的
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
上的两个向量的夹角
(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
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
A,B∈l,ACα,BDβ, AC⊥l,BD⊥l
则θ=<, >=<,
方法二: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夹角(或补角)。
4。点P到平面的距离:
先在内任选一点Q,求出PQ与平面的夹角θ
则
这里只用向量解题,没包括传统的解法。
二、实例
例2.如图,三棱锥P—ABC中,PB⊥底面ABC于B,∠BCA=90°,PB=BC=CA=,点E,点F分别是PC,AP的中点.
(1)求证:侧面PAC⊥侧面PBC;
(2)求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
(3)求二面角A—BE—F的平面角.
解:(1)∵PB⊥平面ABC,∴平面PBC⊥平面ABC,
又∵AC⊥BC, ∴AC⊥平面PBC ∴侧面PAC⊥侧面PBC.
(2)以BP所在直线为z轴,CB所在直线y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条件可设
(3)平面EFB的法向量=(0,1,1),
平面ABE的法向量为=(1,1,1)
例3.如图,
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1,E、F
、M、N分别是
A1B1、BC、
C1D1、B1C1的中点.
(I)用向量方法求直线EF与MN的夹角;
(II)求直线MN与平面ENF所成角的余弦值;
(III)求二面角N—EF—M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有E(,0,1,),F(1,,0),M(,1,1),N(1,,1). (1)∵EF=(,,-1),MN=(,-,0),
∴EF·MN=(,,-1)·(,-,0)=-+0=0.
∴EF⊥MN,即直线EF与MN的夹角为90°.
(2)由于FN=(0,0,1),MN=(,-,0),
∴FN·MN=0,∴FN⊥MN.
∵EF∩FN=F,∴MN⊥平面ENF.所成角的余弦为零。
(3)二面角M—EF—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此处可引导特色班的学生尝试传统的方法来解题。
三、小结
(见一)
四、作业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CC1=2,∠ACB=90°,E、F分别是BA、BC的中点,G是AA1上一点,且AC1⊥EG.
(Ⅰ)确定点G的位置;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EFG所成角θ的大小.
解:(Ⅰ)以C为原点,分别以CB、CA、CC1为x轴、
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F(1,0,0),
E(1,1,0)
,A(0,2,0),
C1(0,0,2),
设G(0,2,h),则
∴-1×0+1×(-2)+2h=0. ∴h=1,即G是AA1的中点.
(Ⅱ)设是平面EFG的法向量,
则
所以
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m=(1,0,1)
∵
∴, 即AC1与平面EFG所成角为
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BB1是菱形,四边形BCC1B1是矩形,AB⊥BC,
CB=3,AB=4,∠A1AB=60°.
(Ⅰ)求证:平面CA1B⊥平面A1ABB1;
(Ⅱ)求直线A1C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点C1到平面A1CB的距离.
答案:(Ⅰ)先证 BC⊥平面A1ABB1,
∴平面CA1B⊥平面AA1BB1,
(Ⅱ)
(Ⅲ)C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教学与测试
(基础题)
1.空间四边形中,,,
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D 。
2.2.若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答:垂直 。
3.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的长方体被截面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
.
(Ⅰ)求的长;
(Ⅱ)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
∵为平行四边形,
(II)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的夹角为,则
∴到平面的距离为
4.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在棱上移动.(1)证明:;
(2)当为的中点时,求点到面的距离;
(3)等于何值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解: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1)
(2)因为为的中点,则,从而,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3)设平面的法向量,∴
由 令,
∴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中等题)
5.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为棱上异于的一点,,已知,求:
(Ⅰ)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I)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
在三棱柱中有
,
设
又侧面,故. 因此是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则,故异面直线的距离为.
(II)由已知有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的夹角.
6.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是上
一点,. 已知
求(Ⅰ)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Ⅱ)二面角的大小.
解:(Ⅰ)以为原点,、、分别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可得
设
由,
即 由,
又,故是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易得,故异面直线
,的距离为.
(Ⅱ)作,可设.由得
即作于,设,
则
由,
又由在上得
因故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的夹角.
故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学情分析】:
学生能用向量计算空间角、空间距离。但有时建立的坐标系并非直角。由于法向量的方向有两个,导致计算的角的大小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不善于取舍、修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及空间距离计算。适当运用传统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归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3)情感与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空间角。
【教学难点】:计算空间角,角的取舍。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分别与这两条异面直线共线的两个向量的夹角(或补角)。(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先求
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取锐角)
再求余角。
3。二面角的求法:
方法一:转化为分别是在二面角的
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
上的两个向量的夹角
(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
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
A,B∈l,ACα,BDβ, AC⊥l,BD⊥l
则θ=<, >=<,
方法二: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夹角(或补角)。
4。点P到平面的距离:
先在内任选一点Q,求出PQ与平面的夹角θ
则
这里只用向量解题,没包括传统的解法。
二、实例
例2.如图,三棱锥P—ABC中,PB⊥底面ABC于B,∠BCA=90°,PB=BC=CA=,点E,点F分别是PC,AP的中点.
(1)求证:侧面PAC⊥侧面PBC;
(2)求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
(3)求二面角A—BE—F的平面角.
解:(1)∵PB⊥平面ABC,∴平面PBC⊥平面ABC,
又∵AC⊥BC, ∴AC⊥平面PBC ∴侧面PAC⊥侧面PBC.
(2)以BP所在直线为z轴,CB所在直线y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条件可设
(3)平面EFB的法向量=(0,1,1),
平面ABE的法向量为=(1,1,1)
例3.如图,
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1,E、F
、M、N分别是
A1B1、BC、
C1D1、B1C1的中点.
(I)用向量方法求直线EF与MN的夹角;
(II)求直线MN与平面ENF所成角的余弦值;
(III)求二面角N—EF—M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有E(,0,1,),F(1,,0),M(,1,1),N(1,,1). (1)∵EF=(,,-1),MN=(,-,0),
∴EF·MN=(,,-1)·(,-,0)=-+0=0.
∴EF⊥MN,即直线EF与MN的夹角为90°.
(2)由于FN=(0,0,1),MN=(,-,0),
∴FN·MN=0,∴FN⊥MN.
∵EF∩FN=F,∴MN⊥平面ENF.所成角的余弦为零。
(3)二面角M—EF—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此处可引导特色班的学生尝试传统的方法来解题。
三、小结
(见一)
四、作业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CC1=2,∠ACB=90°,E、F分别是BA、BC的中点,G是AA1上一点,且AC1⊥EG.
(Ⅰ)确定点G的位置;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EFG所成角θ的大小.
解:(Ⅰ)以C为原点,分别以CB、CA、CC1为x轴、
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F(1,0,0),
E(1,1,0)
,A(0,2,0),
C1(0,0,2),
设G(0,2,h),则
∴-1×0+1×(-2)+2h=0. ∴h=1,即G是AA1的中点.
(Ⅱ)设是平面EFG的法向量,
则
所以
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m=(1,0,1)
∵
∴, 即AC1与平面EFG所成角为
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BB1是菱形,四边形BCC1B1是矩形,AB⊥BC,
CB=3,AB=4,∠A1AB=60°.
(Ⅰ)求证:平面CA1B⊥平面A1ABB1;
(Ⅱ)求直线A1C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点C1到平面A1CB的距离.
答案:(Ⅰ)先证 BC⊥平面A1ABB1,
∴平面CA1B⊥平面AA1BB1,
(Ⅱ)
(Ⅲ)C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教学与测试
(基础题)
1.空间四边形中,,,
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D 。
2.2.若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答:垂直 。
3.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的长方体被截面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
.
(Ⅰ)求的长;
(Ⅱ)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
∵为平行四边形,
(II)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的夹角为,则
∴到平面的距离为
4.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在棱上移动.(1)证明:;
(2)当为的中点时,求点到面的距离;
(3)等于何值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解: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1)
(2)因为为的中点,则,从而,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3)设平面的法向量,∴
由 令,
∴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中等题)
5.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为棱上异于的一点,,已知,求:
(Ⅰ)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I)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
在三棱柱中有
,
设
又侧面,故. 因此是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则,故异面直线的距离为.
(II)由已知有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的夹角.
6.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是上
一点,. 已知
求(Ⅰ)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Ⅱ)二面角的大小.
解:(Ⅰ)以为原点,、、分别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可得
设
由,
即 由,
又,故是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易得,故异面直线
,的距离为.
(Ⅱ)作,可设.由得
即作于,设,
则
由,
又由在上得
因故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的夹角.
故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 12-09高中数学教案选修2-2《复习与小结》2
- 12-08高二下册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理)
- 12-07高中数学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
- 12-04高中数学教案选修2-2《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12-03高二数学精品教案 正态分布(一)(选修2-3)
- 12-03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教案:2.3.4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Word版含答案
- 12-0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1.3 算法案例(4课时)
- 12-01高二数学教案: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3~6《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非”》(人教A版选修2-1)
- 12-01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三:2.3.1 平均数及其估计
- 11-28高中数学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