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tzx8848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六周集体备课初稿
教 学 内 容: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教 学 时 间:9月22 日至9月28 日
主备(讲)人:赵志禄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4等比数列——概念、通项、等比中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数列;
2.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分析引导,类比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_科_网Z_X_X_K]
引入
通过叫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类比联想是否该有等和、等积、等比数列呢?它们的定义、通项等如何呢。
新
课
学
习
1.等比数列的概念
思考:类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该怎样定义(叫一名学生口述)。
数学语言怎样简单叙述(一同学说,老师板书: )
数学语言怎样详细叙述。(一同学说,老师板书: )
等比数列中会有0出现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根据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知道首项和公比,你能找出通项公式吗?用什么方法?(一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
如果知道 和 , 怎样表示呢?(一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你知道等比数列中的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符号吗?
例题解析
例1 若 是等比数列
(1)已知 ,求
(2)已知 ,求
(3)若 是方程 的根,求
例2.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求证是等比数列。
3.等比中项
①什么是等差中项,怎样定义等比中项?
任给两个数一定有等比中项吗?
练习反馈
学生做练习册做一做和例题,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的概念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判断、证明方法
作业布置
课本第54页习题2.4A组1、2
习题调配
练习册第22页例4、例5、练习3、4检测第11页2、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4等比数列——性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
2.能将学过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运用于对等比数列性质的进一步思考和有关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能在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等比数列更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生活实际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更多地知道数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2.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等比数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方法
类比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老师概述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默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练习:
若 是等比数列
(1)已知 ,求
(2)已知 求
3.寻找同学中的不同解法,启发得到 ; 点题
新
课
学
习
4.等比数列的性质
回顾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5分钟之后,个别提问,板书、逐个证明)
(1)若 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则 和 也是等比数列。
(2)若 是等比数列,则 也是等比数列。
(3)若 是非常数等比数列,则
练习反馈
学生完成下列各题
(1)若 是等比数列,且 是方程 的根,求
(2)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求 的值
(3)若 是等比数列,且 ,求
课堂
小结
等比数列的性质
作业布置
课本第56页 习题2.4A组第5.6.8题
练习调配
设计21页例1、例2、随堂练习1、2、5,测评1、3、4、5、6、8、10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2.5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
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分析讲解,练习领会。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老师概述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等比数列和数列的前 项和的概念,板书:
新课学习
1.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回顾正弦定理及衍生的比例式
观察,能否得到关于 的方程,解出?
说明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 项和及拓展
练习反馈
【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
(1),,,…;(2)a1=27,a9=,q<0.
【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师 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n=30 000求n的问题.
生 理解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并找出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列式,计算.
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a1=5 000,q=1+10%=1.1,Sn=30 000.
于是得到,
整理得1.1n=1.6,
两边取对数,得nlg1.1=lg1.6,
用计算器算得≈≈5(年).
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
【例题3】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5)
(6)
(7)
课堂小结
数列求和的方法
作业布置
课本第57页 习题2.5A组第1、2、3题;4、5、6题
练习调配
设计23-25第一课时题型1-3,测评12页1-6题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三维目标
能由递推式等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项公式的求解
教学难点
转化方法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分析讲解,练习领会。
教学过程
复习
引入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的几种方法?
新课学习
例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求。
例2 若数列满足,求。
例3若数列满足,求。
例4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求。
例5若数列满足。
(1)求证 是等比数列
(2)求。
例6 若数列满足,求。
练习反馈
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求 。
2. 若数列满足,求。
3. 若数列满足。
4、若数列满足,求。
课堂小结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
作业布置
练习册和报纸上的类型题。
练习调配
设计24题型3;.测评12页7-10,13页1-5
教 学 内 容: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教 学 时 间:9月22 日至9月28 日
主备(讲)人:赵志禄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4等比数列——概念、通项、等比中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数列;
2.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分析引导,类比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_科_网Z_X_X_K]
引入
通过叫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类比联想是否该有等和、等积、等比数列呢?它们的定义、通项等如何呢。
新
课
学
习
1.等比数列的概念
思考:类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该怎样定义(叫一名学生口述)。
数学语言怎样简单叙述(一同学说,老师板书: )
数学语言怎样详细叙述。(一同学说,老师板书: )
等比数列中会有0出现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根据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知道首项和公比,你能找出通项公式吗?用什么方法?(一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
如果知道 和 , 怎样表示呢?(一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你知道等比数列中的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符号吗?
例题解析
例1 若 是等比数列
(1)已知 ,求
(2)已知 ,求
(3)若 是方程 的根,求
例2.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求证是等比数列。
3.等比中项
①什么是等差中项,怎样定义等比中项?
任给两个数一定有等比中项吗?
练习反馈
学生做练习册做一做和例题,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的概念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判断、证明方法
作业布置
课本第54页习题2.4A组1、2
习题调配
练习册第22页例4、例5、练习3、4检测第11页2、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4等比数列——性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
2.能将学过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运用于对等比数列性质的进一步思考和有关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能在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等比数列更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生活实际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更多地知道数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2.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等比数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方法
类比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老师概述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默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练习:
若 是等比数列
(1)已知 ,求
(2)已知 求
3.寻找同学中的不同解法,启发得到 ; 点题
新
课
学
习
4.等比数列的性质
回顾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5分钟之后,个别提问,板书、逐个证明)
(1)若 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则 和 也是等比数列。
(2)若 是等比数列,则 也是等比数列。
(3)若 是非常数等比数列,则
练习反馈
学生完成下列各题
(1)若 是等比数列,且 是方程 的根,求
(2)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求 的值
(3)若 是等比数列,且 ,求
课堂
小结
等比数列的性质
作业布置
课本第56页 习题2.4A组第5.6.8题
练习调配
设计21页例1、例2、随堂练习1、2、5,测评1、3、4、5、6、8、10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2.5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
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分析讲解,练习领会。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老师概述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等比数列和数列的前 项和的概念,板书:
新课学习
1.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回顾正弦定理及衍生的比例式
观察,能否得到关于 的方程,解出?
说明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 项和及拓展
练习反馈
【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
(1),,,…;(2)a1=27,a9=,q<0.
【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师 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n=30 000求n的问题.
生 理解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并找出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列式,计算.
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a1=5 000,q=1+10%=1.1,Sn=30 000.
于是得到,
整理得1.1n=1.6,
两边取对数,得nlg1.1=lg1.6,
用计算器算得≈≈5(年).
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
【例题3】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5)
(6)
(7)
课堂小结
数列求和的方法
作业布置
课本第57页 习题2.5A组第1、2、3题;4、5、6题
练习调配
设计23-25第一课时题型1-3,测评12页1-6题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三维目标
能由递推式等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项公式的求解
教学难点
转化方法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分析讲解,练习领会。
教学过程
复习
引入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的几种方法?
新课学习
例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求。
例2 若数列满足,求。
例3若数列满足,求。
例4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求。
例5若数列满足。
(1)求证 是等比数列
(2)求。
例6 若数列满足,求。
练习反馈
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求 。
2. 若数列满足,求。
3. 若数列满足。
4、若数列满足,求。
课堂小结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
作业布置
练习册和报纸上的类型题。
练习调配
设计24题型3;.测评12页7-10,13页1-5
- 12-21高中数学选修4-5教案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放缩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 12-21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4
- 12-21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 12-19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等差数列 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
- 12-18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5
- 12-18高中数学选修4-5教案 数学归纳法与不等式
- 12-18高中数学选修4-5教案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之-平均不等式
- 12-17高中数学选修4-5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12-17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 等比数列
- 12-17高中数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应用(一)示范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