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三年级 年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祖国在我心中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及作业题

本文由 zgjzxr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年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祖国在我心中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及作业题

  • 资源类别:三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1375
  • 整理时间:2021-05-10
  •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重点
    难点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3.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①首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华❶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②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③这些描写表现了华罗庚怎样的心情?]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④对华罗庚妻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⑤删去加点的词好不好?]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⑥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马上决定回国。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❷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⑦这些交代有必要吗?]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⑧华罗庚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⑨如何理解这段话?]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⑩由华罗庚的话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情怀?]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华罗庚拒绝了美国教授的挽留,毅然踏上回国的旅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3.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华罗庚的资料。
     
    一 出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的研究,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文题目: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二 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第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象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甲: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学生乙: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  ”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甲:从“疾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疾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了。
    学生乙: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学生丙: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第十四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定居在繁华的美国呢?
    (2)默读第十至第十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甲: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学生乙: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默读华罗庚说的话,思考: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回去——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6)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四 总结扩展
    1.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2.观看录像片段。
     
     
     
      1.《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篇记叙文,它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显其中。可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离现在较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教师可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如:华罗庚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华罗庚这种迫切归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深深感染了学生,此时学生已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了情感,受到了教育。
    2.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倒数第二自然段,并用“我是……我要……”练习来说句子。学生的兴趣又将达到高潮,会纷纷举手:“我是一个中国的少先队员,我要为中国的未来努力读书。我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我要为学校争光……”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会造句,还让学生树立了为班、为校、为国争光的思想意识。这是学生学完此课后,思想上的升华。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连长斩钉截铁地对战士下了最后一道冲锋命令。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的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①多漂亮的花儿!(美丽)
    ②有两件事激励了他。(鼓舞)
    ③“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目标。(全部)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参观园艺场和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大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报纸 斩钉截铁 握住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昔”。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点就是“令”。
    三 扩词练习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租借
    令:口令 司令 命令 令人神往
     
      回自己的祖国去
    纸 盼 迎 呢 借 握 令
     
      1.本课生字较多,但其中有一部分是一些学生已认识或会写的,因此,不要求一律掌握。教师可让学生挑选常用的部分生字先行掌握,再让学生运用个人有效的识记方法逐步掌握全部。
    2.在识字教学时,要抓住“字不离词”这一点,通过对词语的掌握达到字形的识记和字义的理解。如教学“令”字时,用“今天”的“今”与之进行区分。在讲到多音字时,应让学生通过组词来区分读音,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1. 比一比,再组词。
     

    2.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下午,同学们去电影院看电影。
    (2)爸爸带我看展览。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美术馆看展览。
     
    1.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主要著有《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高等数学引论》《典型群》《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及《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2.华罗庚名言
    (1)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
    (2)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3)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4)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标签
    zgjzxr

    zgjzxr

    0

    0

    0

    img

    年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祖国在我心中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及作业题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