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102425tianyi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三年级下册语文新教科版12 寓言两则 知了学飞 蜗牛和蚯蚓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12 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会认“寓、懊、蜗、蚯、蚓”5个生字,会写“寓、则、翔、艰、讲、耐、烦、嚷、翅、悔、努、迟、继、傻、睡”15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绿色双线内的5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一猜:
小不点儿真骄傲,就爱吹牛说知道(打一动物)
2.介绍知了的知识。(出示介绍知了的课件)
3.出示课题。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看到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提炼出四个问题:知了为什么要学飞?和谁学飞?怎样学飞?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字词,看谁读得准。(课件出示生字)
寓 懊 则 翔 艰 讲 耐
烦 嚷 翅 悔 努 迟
(2)指名学生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情况正音。
(3)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羡慕 艰苦 懊悔 不耐烦 东张西望
羡慕:爱慕,钦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懊悔:指因过错而自责与后悔。
不耐烦:厌烦,不能忍耐。
东张西望:向四处张望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安地到处看。
3.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播放课文录音。思考:这则寓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学生回答。
(课文写了知了原本不会飞,后来和大雁学飞,本来刻苦一点就可以像大雁一样翱翔蓝天,却因怕苦和不耐烦而半途而废的故事。)
(3)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这则寓意,现在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吧。
三、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知了为什么要学飞?
(2)学生交流:知了十分羡慕大雁……
(3)出示大雁翱翔蓝天的图片,你是怎么理解羡慕的?(师板书:羡慕)读了第一自然段大家有什么体会呢?
(4)学生谈体会
(5)教师小结。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大雁答应教知了学飞,但知了是如何学飞的呢?结果又如何呢?现在读一读第2—3自然段吧。
(1)一边读,一边用笔圈画出知了怎样学飞的词。(板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自满、不耐烦)
(2)理解“自满”的意思。(自满:自以为满足;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
(3)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知了怕艰苦,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知了?(懒惰、不能吃苦、怕困难)
(5)指导朗读。
①知了不耐烦的表现是怎样的?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试着用不耐烦的语气读读“知了!知了!”
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
文中两次互相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
②想象一下,知了自满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知了!知了!”还要注意“嚷着”。
(6)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学生同桌之间互读、指名读、通过师生的评价,使学生读得更好。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导言:通过知了的表现,想象一下:知了学飞的结果会怎样呢?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知了此时是叹口气说:“迟了!迟了!”这其中包含的是无限的懊悔。说说“懊悔”的意思,并有感情地读读。(板书:懊悔)
(2)探讨交流朗读最后一句的语气:迟缓,透着无奈。
(3)学生齐读。
(4)师:知了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5)思考、交流:看到知了懊悔的样子,你有什么话想对知了说吗?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6)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怎样做?(举例子)
四、复述故事,拓展延伸。
1.复述故事、现场表演、明白道理。
(1)师导言: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谁能来复述这则寓意故事呢?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2)同桌相互复述故事,师巡视。
(3)指名学生在台上复述、表演。
2.播放歌曲,升华主题。
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同学们,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才是成功的法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就开始努力吧!(播放歌曲《飞的更高》)相信你们会飞的更高。
五、板书设计:
知了学飞
羡慕
东张西望 爬来爬去 自满 不耐烦
懊悔
六、教学反思:
《知了学飞》是《寓言两则》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知了为什么学飞、知了怎样学飞、学飞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也更有目的去读。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读文兴趣。接下来,我让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把课文读熟;二读课文,要有感情地读;三指名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以读促讲,读懂课文整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教学中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多方面去说。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意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寓意,并能否学以致用。利用板书,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我特意设计了提纲式板书,降低了复述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知了 A.le B.liǎo ( )
迟了 A.le B.liǎo ( )
附答案:B A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东张西望 A.铺排 B.看 C.扩大 ( )
不耐烦 A.心情不畅快 B.多而杂乱 C.厌烦 ( )
附答案:B C
3.《知了学飞》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知了本来就不适合学飞。
B.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C.告诉我们学习做事态度要端正,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附答案: C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理,并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
2.师导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想认识吗?
3.介绍蜗牛的特点:软体动物,身上有一个重重的壳,爬行速度很慢。再来认识一下他的名字,(板书:蜗牛)
4.介绍蚯蚓的特点:他身体柔软,生活在土壤中。(板书:蚯蚓)
5.师:假设有一天,蜗牛和蚯蚓相遇了。大家猜猜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到哪里去)
6.过渡: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阅读期待,轻轻地把语文书翻到63页,快速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听老师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理解寓意。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给不认识的字标上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接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去啊”“慢啊”“蜗牛”等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词语:
蜗牛 墙脚 墙顶 睡觉 太傻 蚯蚓
5.用以上词语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寓言写了蚯蚓看不起蜗牛,不相信它能爬到墙顶上去。但蜗牛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地爬,终于爬到墙顶的故事。)
6.小结: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寓意,学习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蚯蚓为什么忍不住笑了?(板书:忍不住笑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过渡:
面对蚯蚓的阵阵嘲笑,蜗牛还会爬吗?
3.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蜗牛在实现目标时所付出的艰辛。
当太阳高照的时候,蜗牛汗珠滚滚 ,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板书:钻到泥里睡觉)
当狂风刮来的时候,蜗牛 ,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 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当 的时候,蜗牛 ,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4.过渡:
这些困难是我们想到的,可能还有很多困难我们想不到,蜗牛能爬上去吗?
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6.过渡:
这只蜗牛真了不起,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课文,重新认识一下这只蜗牛。
(三)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1.“蜗牛在墙脚边爬。” “我要到墙顶上去。”(板书:在墙脚爬 到墙顶去)
第一句话介绍了蜗牛目前的位置:墙脚边。第二句是蜗牛告诉蚯蚓自己的去向:要到墙顶上去。从墙脚到墙顶,无论多高的墙,哪怕只是一堵矮墙,对于蜗牛来说,也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因为它顶着重重的壳,爬得太慢了。但蜗牛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从墙脚边爬到墙顶上去。在墙的顶端,它能欣赏到更美更广阔的风景,这是它的愿望和理想。
2.“蚯蚓忍不住笑了起来:‘哼!你也想到墙顶上去吗?不要妄想了吧!你应该明白自己爬得多慢呀!’”
这是蚯蚓听到蜗牛的愿望之后,对蜗牛说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明蚯蚓实在是觉得蜗牛的理想不切实际,从心里根本就看不起蜗牛,觉得蜗牛给自己定下一个对它来说太远大的目标,想法实在是不切实际,简直是可笑极了。这个笑里充满了嘲讽的意味。
3.“蜗牛不理它,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板书:继续向墙顶上爬)
这是蜗牛和蚯蚓对话后各自的表现。蜗牛有自己的主见,即使蚯蚓对它大泼冷水,它仍坚定着自己要爬上墙顶的信念。蚯蚓则第二次笑了,这次的笑里则充满了无可奈何了,因为它觉得蜗牛简直就是一个执迷不悟的傻瓜蛋,它对蜗牛不想也不屑再说什么了,于是钻到泥里睡大觉去了。
4.“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土看看,再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已经爬到墙顶上了。”(板书:一觉醒了 爬到墙顶上了)
蜗牛真的爬上去了。它爬得慢,不假,但它正是靠着一股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劲头,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蜗牛的坚韧与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5.学生齐读课文。
6.小结:这只蜗牛做事有目标,并且锲而不舍,最终实现了目标;而像蚯蚓那样,做事没目标,还爱享受,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三、想象说话,拓展提升。
1.过渡: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精彩还在继续。
2.蜗牛站在墙顶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低头看见了蚯蚓,笑着说:“蚯蚓老弟,做事情只要有目标,并且 ,就会成功。”蚯蚓红着脸低下了头。
3.学生用上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4.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不怕挫折,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老师相信你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四、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2.学生观察生字“继、傻、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学生说说注意什么。
4.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把这两则寓言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蜗牛和蚯蚓
蜗牛 在墙角边爬 到墙顶去 继续向墙顶上爬 爬到墙顶上了
看不见蜗牛
蚯蚓 到哪里去 忍不住笑了 钻到泥里去睡觉 一觉醒来
七、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语言简洁,但在刻画动物的时候抓住了动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等,只寥寥数笔,将蚯蚓的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和蜗牛的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刻画得生动传神,甚至让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动物的心理活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行动和表情描写体会动物的特点,但学生对课文所揭示的寓意还是不能准确的说出来,今后还得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其次,要是这节课能让学生对不同的动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jì xù shǎ zi shuì jiào
( ) ( ) ( )
附答案:
继续 傻子 睡觉
2.用带点的词语写话。
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土看看,却看不见蜗牛了。
附答案:
我还在校门口等你,没想到你却早早回家了。
备课资料
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它是寄托了一定道理的故事。篇幅短小,大多只有二三百字。常常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件事的轮廓,并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获得教训。寓言的情节简单,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常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寓意的主旨,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