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 生命》教学片段实录
  • 资源类别:四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1035
  • 整理时间:2021-03-20
  • 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教学片段实录


    背景:


    这是听课时临时来的灵感。听着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生命 生命》,感觉到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很费劲。为什么?老师理解了教材,而且在阅读了很多同类文章之后,对杏林子的“生命主题”感悟非常深刻。但是,当时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阅读和积累的基础。因此,当老师没能从 “发现联系,读懂联系”方面恰当指导导致学生课堂上读不进去、读不懂,不能与作者产生“生命感悟共鸣”。我听着课,在指导学生去读懂联系方面产生了一些灵感,于是,在教师上完课之后,我带着学生一起与文本进行了十几分钟的对话交流。


    一、引发读完还不懂之困


    师:刚才,大家学过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生命,生命。我想就这篇课文和大家聊聊关于生命的话题,可以吗?(承接老师前面的授课,着眼“篇章主旨”的理解,直接而自然的进入文本)


    生:可以


    师:打开课本读读课题,再读读第一自然段,一起读读。


    生齐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这里第一段一共是一句话,是吧?(是)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很茫然)


    师追问:也就是说生命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了吗?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给你们提出的那个问题“生命是什么”, 你知道了吗?


    生:(依然茫然)


    (前面,面的课堂上,教师没能带着学生去读懂第一自然段与后面几个自然段的联系,尽管学了课文,再提出问题,学生仍然很困惑)


    师:不知道啊?真不知道吗?(等待,学生没人举手发言)


    师:好,我们读这句话。作者说我常常在想,常常在想是什么意思?(为的是引出:生命)


    生:天天想。


    师:天天想,遇到啥事儿都想。想啥呢?生命是什么。这篇课文解答了没有?


    生:(开始有人发言了)解答了。


    师:哪儿解答了?告诉我。(生翻书寻找)


    生:最后一段。


    师:那,你们来齐读读最后一段。(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之所以安排齐读,我想到了得调整一下全班的气氛)。


    师:生命是什么呢?(指名说)


    生1:生命是有价值的。


    师追问: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说:同意


    师:同意?问的是生命是什么,你说生命是有价值的,是回答生命是怎样的啊。


    生2::生命是有限的。


    生3:生命是脆弱的。


    教师板书:(有限、价值、脆弱=什么?)看这个等式,相等吗?按照这样的理解,我问你们:今天中午吃什么?(教师指一名同学回答,生很茫然,说不出,其他同学齐说,吃饭)


    师:我问今天中午吃什么?你回答我,今天中午吃香。(学生哈哈大笑。)可以吗?我问今天中午吃什么?你说吃酸。可以吗?生命是什么?你说有限、价值、脆弱可以吗?


    (学生又感到困惑。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是困惑——生命到底是什么啊?课


    文中并没有现成答案的)


    二、从飞蛾的行为目的中中找到答案。


    师:到底生命等于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一个例子,是不是做了解答。


    (生读书: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第一个例子,他看到什么想到了生命?


    生:飞蛾扑火。


    师:再读读第二个例子,看到什么想到了生命


    (小瓜苗)


    师:这些东西在我们眼里是什么样的事物?


    生:脆弱的。


    师:看到非常不起眼的事物,他也在想生命是什么。大家看外面看到什么,也会在想生命?


    生:柳树。


    师:你要是再往四周看,山上有什么?往地下看呢?小花小草都有生命,那么生命是什么呀?好,我们看第一个例子回答没有?生命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哪段回答了,你把它找出来,可以吗?自己出声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生命是什么?书中有没有回答?读半天也没找找,是吗?没找着不要紧,我们集中读这句话:我一伸手就捉住了他,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难他们一下,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学生不能从文字中区分出与人物有关的信息,教师他们“想获得答案”的时候提出来,学生自然就关注了)


    生齐读。


    师:我只要稍微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手指稍微用过力吗?你手指稍微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它还有生命吗?


    生:没有。


    师:它怎么了?


    生(死了)死了就没有生命了,那么生命是什么?


    生:(不语)


    师:好,我们接着读下面这句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读着这个句子,你们想啊,飞蛾在我手中它在干什么?


    生:挣扎。


    师:他挣扎要干什么?


    生:逃走。


    师:为什么要逃走?


    生:求生。


    师:好,那生命是什么?


    生:(恍然大悟,很多人齐声发言)活下去。


    师: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就怎么着了?


    生:死了。


    师:死了就没有了生命。那它挣脱掉、跑出去的话,会怎么样?


    生:活下来。


    师:所以生命是什么?首先是什么?


    生:活下来。


    师:那文中回答了吗?书上的例子回答了作者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回答了。生命受点就是要活下去


    师:是啊,谁都想活下去。那第二个例子回答了吗?


    生:回答了。


    师:是怎么回答的?小瓜苗怎么样?学生齐读文中句子。


    师:它也想怎么样?


    生:活下去。


    师:第三个例子回答了吗?


    生:回答了。


    师:是怎么回答的?


    生齐读: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是属于我的。


    师:好,如果我的心脏要是不跳动的呢?


    生:死了。


    师:那还是生命吗?


    生:不是


    师:生命,生命,首先有一个字是什么?


    生:活、生


    师:回答了吗?


    生:回答了。


    (细读第一个例子,体会到生命是什么之后,再略读后面两个例子,找打联系——三个例子说明问题的共性。)


    三、针对已有答案再引发“困惑”,并解答。


    师:但是作者想的生命仅仅是活下去吗?


    生:(依然困惑)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一个例子,这个飞蛾在我的手中。它在干什么?


    生:挣扎。


    师:有一个词是写它是怎么挣扎的,哪个词?


    生:极力。


    师:极力干什么?


    生:鼓动双翅。


    师:它在告诉我什么呀?


    生:我要活。


    师:好,我要活下去,你得放了我。而且那求生的欲望,特别的怎么样?


    生:强。


    师:我捏着它,它就拼命怎么样?


    生:鼓动双翅。


    师:极力鼓动双翅,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生:(齐读)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鲜明!


    师:是啊,飞蛾活下去的欲望那样强烈,求生的欲望那样强烈。我们一起回想上一篇课文中的安静,她松开手指让蝴蝶怎么样?


    生:飞了。


    师:(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读蝴蝶飞翔的句子: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里,一定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你感觉蝴蝶飞行的样子怎么样?从“扑闪”体会到蝴蝶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去干什么?


    生:飞行的样子很美。


    生:心情非常愉悦。


    生:那蝴蝶在飞走后,它会去看花,去游玩,非常快活。


    师:好,再回到《生命生命》中的飞蛾。这个飞蛾也会飞了,这个飞蛾飞走以后会怎么想?


    生:活着的滋味真好啊,可能会去花草间赏花,去看河水,去看……


    师:是啊它去尽情地、自在地飞翔啊,这生活是什么样的?是快乐的、美妙的,活着真好!活得精彩不精彩?


    生:精彩。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二个例子,它冲破一切困难长出小瓜苗来。它想我要活下去,干什么?长大以后怎么样?


    生:开花,结出果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快乐美好。


    师:这样的生活精彩不精彩?


    生:精彩!


    师:请问,这叫什么的精彩?


    生:生命。


    (怎么使学生读懂文章的抽象结论?得先从具体的例子中去体会。怎么体会?针对文章所写,联想过去读过的文字,进入角色去想象,去揣摩,体会活着的美好情形和态度)


    师:作者杏林子,她从飞蛾和香瓜子身上除了看到活下去是生命以外,还想到了到了什么?书上哪儿说了,好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文章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生命,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加精彩,有价值。刚才,杨老师给大家举了许多的杏林子的事迹,她是不是活得更加光彩,她是不是活得非常有价值?这就是什么的价值?


    生:生命。


    师:所以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做标题。首先是说,生命要


    生:活下去,


    师:然后再说生命是活得更加


    生:光彩,有价值!


    师:所以说我们自己活得光彩有价值了,我们就能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前面两个个例子的阅读中联想和想象到位,结尾抽象结论就不需要在讲解了。)


    四、读懂题目与课文首尾关系。


    (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继续往下进行。还有未完成的学习任务设想如下):


    师:同学们,再来看第一段,我常常在想,都是看到什么会想?


    生:飞蛾,瓜苗,自己。


    师:还看到什么会想?


    生:小草、大树、花朵、蚂蚁………只要看到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想


    师:好,我们来看课题。课题用了两个“生命”,跟常常在想有什么关系吗?


    生:(困惑)


    师:你们读一读课题,读两遍,跟读一边的感觉,一样吗?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在标题中写两遍,有什么用意?(教师可以范读出思考的语气)


    生:读标题就能感觉出作者在不断地想


    师:好,读出这种不断的想的感觉来。


    生:(读书)


    师:是啊,作者想啊,想,最终,有答案了吗?生命是什么?几层意思?


    生:两层意思,第一层:活下去,第二层,活得精彩。


    师:那么,标题中两个生命,如果把它分别赋予两层生命的涵义的话,你再读,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生:(可能困惑)


    师:(范读,读出感叹)


    生:第二个应该读出感叹的语气,因为,活得精彩更加重要!


    (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第二个生命读出感叹的语气后,再齐读结尾一段)


    (如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第一段话与三个例子,与作者感悟的关系)


     


    标签
    img

    《生命 生命》教学片段实录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