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LIUliu1314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上册语文21.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课本剧:学生表演精彩片段:游行,导入新课。
二、独学
1、速读课文,解决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称赞( )称职( )称杆 ( )A.chèn B.chēng C.chèng
(2).差使( )差错( )差不多( )参差( )A.chā B.chà C.chāi D.cī
(3).走着( )高着( )着急 ( )着眼( ) A.zhāo B.zháo C.zhuó D.zhe
(4).圈定( )猪圈( ) A.juàn B.quān
(5).关系( )系上( ) A.jì B.xì 注意“御聘”字形
2、精读课文,梳理情节
(1)童话知识了解: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和恶。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通过怎样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呢?分别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词。
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故事情节是 如:爱新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学
1、读--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组内对子相互朗读。(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 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的大致情节。
C、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要由角色朗读,但声音可以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2、写--理清情节
划分故事情节 (与独学2同)
3、讲--复述课文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
4、思--展开联想
讨论: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吗?
5、结--阅读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从情节入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四、展示
随机抽两个对手组朗读比赛,读23-36段。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五、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 ) 赏赐( ) 钦差( ) 妥当( ) 呈报( ) bì( )下 愚蠢( )
xūn( )章 kuǎn ( )待 yù pìn(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1)衔( )________ 街( )________ 衍( )________
(2)辨( )________ 辫( )________ 辩( )________
(3)睁( )________ 挣( )________ 筝( )________
(4)骗( )________ 偏( )________ 翩( )________
3、划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跟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 )
(3)于是他们就把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翻,还加上些名词。 ( )
(4)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 ( )
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4、《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人。他一生创作________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的儿童文学家。
5、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B.因为两个大臣说谎骗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6、仿照例句,用画线的词,再写一段话。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坐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衣服。
7、以“新装”为中心词,在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写出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8、“任何不称职或愚昧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句,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一、导入
二、自主合作学习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讨: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人物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性格特点
骗子
老大臣
诚实的
官员
皇帝
小孩
2、再读课文,考虑: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儿?(提示:从人物描写和句式上来看)由以上写法,你得到了写作方面的哪些启示?
3、小组讨论:我们身边有没有“皇帝”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愚蠢行为?假如是你怎么做?
三、展示
四、检测
1.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后练习。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二节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二节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真话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5).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6).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时的行为怎么评价?
3、练笔: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a. 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 书写规范,工整 c. 300字左右.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课本剧:学生表演精彩片段:游行,导入新课。
二、独学
1、速读课文,解决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称赞( )称职( )称杆 ( )A.chèn B.chēng C.chèng
(2).差使( )差错( )差不多( )参差( )A.chā B.chà C.chāi D.cī
(3).走着( )高着( )着急 ( )着眼( ) A.zhāo B.zháo C.zhuó D.zhe
(4).圈定( )猪圈( ) A.juàn B.quān
(5).关系( )系上( ) A.jì B.xì 注意“御聘”字形
2、精读课文,梳理情节
(1)童话知识了解: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和恶。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通过怎样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呢?分别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词。
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故事情节是 如:爱新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学
1、读--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组内对子相互朗读。(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 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 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的大致情节。
C、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要由角色朗读,但声音可以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2、写--理清情节
划分故事情节 (与独学2同)
3、讲--复述课文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
4、思--展开联想
讨论: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吗?
5、结--阅读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从情节入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四、展示
随机抽两个对手组朗读比赛,读23-36段。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五、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 ) 赏赐( ) 钦差( ) 妥当( ) 呈报( ) bì( )下 愚蠢( )
xūn( )章 kuǎn ( )待 yù pìn(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1)衔( )________ 街( )________ 衍( )________
(2)辨( )________ 辫( )________ 辩( )________
(3)睁( )________ 挣( )________ 筝( )________
(4)骗( )________ 偏( )________ 翩( )________
3、划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跟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 )
(3)于是他们就把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翻,还加上些名词。 ( )
(4)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 ( )
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4、《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人。他一生创作________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的儿童文学家。
5、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B.因为两个大臣说谎骗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6、仿照例句,用画线的词,再写一段话。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坐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衣服。
7、以“新装”为中心词,在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写出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8、“任何不称职或愚昧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句,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一、导入
二、自主合作学习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讨: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人物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性格特点
骗子
老大臣
诚实的
官员
皇帝
小孩
2、再读课文,考虑: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儿?(提示:从人物描写和句式上来看)由以上写法,你得到了写作方面的哪些启示?
3、小组讨论:我们身边有没有“皇帝”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愚蠢行为?假如是你怎么做?
三、展示
四、检测
1.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后练习。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二节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二节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真话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5).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6).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时的行为怎么评价?
3、练笔: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a. 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 书写规范,工整 c. 300字左右.
上一篇7.散文诗二首
下一篇08《木兰诗》导学案
- 03-10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
- 03-06七年级下册语文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
- 03-06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3
- 03-0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配套教案
- 03-06七年级上册语文10 再塑生命的人 学案
- 03-05七年级上册语文标点符号详解、附加习题及答案和幽默标点符号小故事
- 03-05七年级上册语文秋词 教案
- 03-03七年级上册语文14. 植树的牧羊人
- 03-03七年级上册语文17.猫
- 03-02七年级下册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