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zhang847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九年级上册语文8论教养习题新人教版_习题2
8* 论教养
01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典范(diǎ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B.允诺(yǔ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 尴尬(gān) 扭捏作态(niē)
D.谦让(qiān) 积淀(dìng) 大发雷霆(tíng)
(解析:A.“恪”应读作“kè”;B.“箴”应读作“zhēn”;D.“淀”应读作“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妨碍 贸然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遗憾 缺陷 杉杉有礼 坚持不懈
C.谚语 遵循 莫不关心 侧目而视
D.喧哗 涵养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解析: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世”应写作“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5.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仔细观察下图,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内容:一个CCTV的记者采访一个小孩,问他“你家家风是什么???”孩子一脸疑惑,答非所问,说“我家风很大”。感想: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每个家庭不仅要有家风、家训,还要让好的家风、家训世代相传。
02 拓展阅读
(长沙中考改编)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7.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1分),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2分)。调换以后,逻辑上就不那么有层次了(1分)。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由钱穆先生的文章《做人的规矩》,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四个方面论证要讲规矩;最后引用沈宗骞的名言作结: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新规矩。(一点1分)
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1分),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1分),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1分)。
利哈乔夫《择善而从》
01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典范(diǎ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B.允诺(yǔ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 尴尬(gān) 扭捏作态(niē)
D.谦让(qiān) 积淀(dìng) 大发雷霆(tíng)
(解析:A.“恪”应读作“kè”;B.“箴”应读作“zhēn”;D.“淀”应读作“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妨碍 贸然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遗憾 缺陷 杉杉有礼 坚持不懈
C.谚语 遵循 莫不关心 侧目而视
D.喧哗 涵养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解析: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世”应写作“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5.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仔细观察下图,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内容:一个CCTV的记者采访一个小孩,问他“你家家风是什么???”孩子一脸疑惑,答非所问,说“我家风很大”。感想: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每个家庭不仅要有家风、家训,还要让好的家风、家训世代相传。
02 拓展阅读
(长沙中考改编)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7.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1分),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2分)。调换以后,逻辑上就不那么有层次了(1分)。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由钱穆先生的文章《做人的规矩》,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四个方面论证要讲规矩;最后引用沈宗骞的名言作结: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新规矩。(一点1分)
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1分),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1分),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1分)。
利哈乔夫《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