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一年级 一年级下册语文编版本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资源类别:一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563
  • 整理时间:2022-09-08
  •  本组教材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 内容简说
    《静夜思》 这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夜色》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让学生读后体会到只要自己有勇气去克服困难,一切都是美好的。
    《端午粽》 课文写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到外婆家去吃外婆包的端午粽,在吃粽子的过程中,“我”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彩虹》  本篇课文中的“我”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把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想象成是一座美丽的桥,“我”可以到桥上去,为爸爸浇田地,用镜子照妈妈梳头,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反映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让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8.静夜思………………………………………………………… 1~2课时
    9.夜色………………………………………………………………… 2~3课时
    10.端午粽…………………………………………………… 2~3课时
    11.彩虹………………………………………………………………… 2~3课时
    语文园地四……………………………………………………………… 1~2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8.静夜思
    课题 静夜思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学习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背诵下来。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诗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猜谜语导入。(用时:5分钟)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认读生字“夜”。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出示的谜语,边听边欣赏画面,思考谜语内容。
    2.小组共同分析谜语内容,交流后回答。
    3.齐读课题。
    4.认读生字“夜”(指名读、齐读)。
    5.区分同音字“夜”、“叶”,并组词,说话。 1.我会背古诗:《赠汪伦》。
    2.比一比,组词。
    夜(    )
    叶(    )
    页(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1.生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2.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读好“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1)一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全班交流正音 3.我会认生字。连一连。
    yè sī chuánɡ ɡuānɡ  yí

    床  夜  思  疑  光 
    jǔ wànɡ dī ɡù qián

    低  举  望  前  故
    4.我会读词语。
    明月  举头  低头  故乡
    5.我会读通顺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请你们欣赏这幅图。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仰望天上那如霜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伤……)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
    4.师:诗人看着空中的明月,想到了故乡。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生:我想到了亲人。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表演一下这首诗。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1.跟着老师的讲解,静静地欣赏课本上的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李白的资料,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根据图意回答问题,注意说具体,说清楚。
    3.听老师范读诗文,想想此时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听古诗,谈感受。(预设)生:“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我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我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5.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诗。     6.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举头望明月”中“举”的意思是:提出(    )兴起(    )抬起(    )
    (2)“低头思故乡”中“思”的意思是:想办法(    )思念(    )希望(    )
    8.《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9.我会背诵《静夜思》。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 1.认读生字卡,并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2.教师范写。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生认读生字卡。交流正音。
    2.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书写应注意的事项。
    3.生描红,并展示作品。 10.我会写:
     前      低    乡 
     
    11.比一比,组词。
    乡(    )
    故(    )
    香(    )
    放(    )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2.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描写月亮的古诗。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书写下列生字的笔顺:
        前:               
        低:               
        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夜色
    课题 夜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本身需要大人的呵护,更何况是在漆黑的夜晚,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就要通过他们熟知的事物入手,通过朗读,在他们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12个生字,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夜景资料。(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喜欢朗读诗歌。
    学习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月夜的资料。(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情景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色)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3.今天我们就学习《夜色》这篇课文,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4.板书课题:《夜色》
    5.齐读课题。
    6.认读生字“色”。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
    2.学生背诵自己所熟知的古诗。
    3.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4.齐读课题。 
    5.认读生字“色”,并一字组多词。 1.我会背《静夜思》。
    2.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
    床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疑是霜。
    举头__________________,
    低头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一字组多词。
                 (      )
        (      )   色   (      )
                 (      )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
    2.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3.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4.汇报交流识字情况。
    5.师:生字我们认识了。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读得通顺,谁读得流畅。  1.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圈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3.生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全班交流正音。
    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4.认读生字卡。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
    5.把生字按韵母分类。
    胆   敢   往   勇
    窗   像   乱   散
    ɑnɡ:         
    ɑn:         
      
    三、感知课文内容。(用时:15分钟) 1.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听。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引导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
    5.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6.总结后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 1.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2.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哪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夜晚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6.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胆  胆小  胆量   大胆
    勇  勇敢  勇气  勇士
    原  原来  草原  高原
    微  微笑 微小  微风
    7.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胆小——         
    笑——         
    8.我会读下面的长句子:
    (1)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总结:其实,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漆黑的夜里,各种动物也会活动,植物也会生长,许多自然景象也是在夜间形成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而已。如果我们常怀热爱自然之心,再黑的夜晚,我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认真完成作业。 9.背诵《夜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学习重点 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组织抽读生字卡片。
    2.组织进行组词比赛。
    3.揭示课文题目。 1.读生字卡片。
    2.进行组词比赛。
    3.齐读课题。 10.我会组词。
    色(    )
    外(    )
    看(    )
    晚(    )
    笑(    )
    再(    )  
    二、指导背诵课文。(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一小节。
    3.小组内轮流背诵。
    4.全班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帮忙。必要时师做指导。
    5.同法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6.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并交流背诵方法和感受。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组内背诵汇报交流。
    4.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
    5.全班交流背诵课文。 11.我会选,我会填。(填序号)
        ①勇敢的;
        ②美丽的;
    ③明亮的;
    ④有趣的 
    (    )孩子(    )花草
    (    )月光(    )故事
    12.背诵课文《夜色》。  
    三、指导写字。(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书写要点。
    2.范写生字。
    3.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组织展示。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交流书写要点。
    2.认真观察教师范写。
    3.自由练习书写。
    4.全班展示。 13.我会写。
     色 外  晚  再

    14.选字填空。        
      在    再
    (    )见   
    正(    )        
      外    处 
    野(    )      到(    )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齐读全文。交流:学完这篇课文,你还会害怕黑夜吗?为什么?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根据第二小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幅画。 1.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认真完成作业。 1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端午粽
    课题 端午粽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学习重点 图文结合,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熟读课文。
    学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端午节习俗。(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1.生观察粽子的图片,并思考图片上的实物是什么?
    2.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全班交流。
    3.生齐读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端”、“午”、“粽”。读不准的生字,其他同学帮忙指正。
    5.生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1.听写词语:
    中午     节日
    叶子     玉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端(dān  duān)
    午(wú  wǔ)
    粽(zònɡ  zhònɡ)
    3.我会口头组两个词。
    端      、     
    粽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文,生字画“○”,生词画“____”,读不准确的地方,小组内合作完成。
    2.生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生词,互相帮忙正音。
    3.生自由读课文,组内合作,互读互译,并交流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4.我会认,我会连。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米  总  豆 间  分
    ròu dài zhī jùn niàn
    知  肉  带 念  据
    5.我会补充音节。
    总   ǒnɡ  分f   
    念   iàn   真zh   
      
    三、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用时:15分钟)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5.作品展示。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1.生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5.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午”、“节”的笔顺和所占的位置,边描红,小组内讨论该注意的问题。
    6.展示并交流书写作品。
    7.生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组内讨论交流。
    8.全班交流: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9.生朗读以下词语:箬竹叶糯米枣清香又黏又甜
    10.朗读第2自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找出相关句子:(1)外婆的粽子是用这些材料包成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煮熟的粽子,清香扑鼻:外婆……一股清香。(3)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美极了:剥开粽叶,……又黏又甜 6.我会读。
    端午节  一锅粽子
    7.我会写下列生字的笔顺。
    午:         
    节:         
    8.选一选,读一读。
    ①片②颗③股④个
    一(    )箬竹叶
    一(    )红枣
    一(    )清香
    一(    )粽子
    9.词语模仿秀。
        又黏又甜
    又   又  
    又   又  
    10.我会填表示颜色的词。
          的糯米
          的枣
          的苹果
          的梨
          的桃花
          的竹叶
    11.我会写:
     叶    米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粽子的情形,先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讨论交流。
    2.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12.生字变魔术。
    木(加一笔) 
    木(加两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识记生字,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
    2.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学习重点 会流利朗读课文3、4自然段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件。(师)
    2.生字、词卡片、有关屈原的资料。(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在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片中能快速找到。
    2.倾听朗读,全班交流。 13.听写词语:
     中午  节日  叶子  玉米
    14.我会读:
    端午粽  总是  中间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用时:15分钟)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1.生先自由读第3自然段,组内交流,再讨论第3自然段的内容,准备全班交流。
    2.组内互读第3自然段中的长句子,会读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它同学。
    3.读生词卡,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组内练习说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6.组内互读互译第四自然段。
    7.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讨论端午节的来历,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5.我会读。
    十分好吃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美滋滋  邻居
    16.找近义词。
    十分——(    )
    17.运用“除了……还有”说一句话。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
    (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1.生边看视频,边了解屈原的生平。
    2.生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体会其伟大的爱国精神。
    3.全班交流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4.生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组内交流注意的问题,描红。
    5.交流作品展示。 18.我会读。
    知道  据说  纪念 
    诗人  屈原
    19.我会写生字笔顺。
    真:             
    分:             
    豆:             
    20.猜字谜。
    八刀(打一字)
    谜底: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1.齐读课文,体会情感。
    2.认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彩虹
    课题 11.彩虹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文识字,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着、那、到”等7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情境导入。(用时: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1.生观看课件,一边看,一边思考谜语内容,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谜底。
    3.齐读课文题目。
    4.认读生字“彩”“虹”       1.我会组词。
        (    )
    (    )   彩
    (    )
        (    )
    2.我会选。
    彩(cǎi  chǎi)
    虹(hónɡ  ɡónɡ)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1.认真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音。
    2.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并组词。
    4.全班汇报识字学词方法: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比较、反义词比较、同音字比较。 3.给下列生字按要求分类。
    虹  座  洒  兴  拿
    镜  照  着  千  成 
    前鼻音:___________
    后鼻音:___________
    声母是zh:________
    声母是z:_________
    4.连一连,组成新字。
    虫    坐
    广    工
    合    手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1.分自然段读课文,体会难读的句子。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问题。
    3.全班齐读。 5.我会读。
    彩虹  挑水  高兴
    梳头  秋千 
    荡来荡去  裙子
    彩云  飘来飘去  
    四、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用这7个字组词、说话。
    2.学生观察后交流。尤其要注意“那”字“横撇弯钩”的写法,要和右边的部分搭配好。
    3.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照着老师的范字认真书写。 6.我会写。
    (1)“那”的音节是(    ),部首是(),去掉部首还剩(  )画,组词(    )。
    (2)“兴”、“成”是(  )结构的字,分别组词(  )(  )。我能在田字格里写漂亮。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 1.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练习朗读课文。     7.我会组词。
    那(    )到(    )
    高(    )兴(    )
    千(    )成(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感悟,读好每个自然段,读好每个自然段中的问句。
    2.在朗读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个性调整 达成共识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引导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齐读课文,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填空。
    xìnɡ    xīn
    高兴(  ) 中心(   )
    nà    nǎ
    那里(  ) 哪里(   )  
    二、品读课文。(用时:30分钟) 1.引导学习课文
    (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2.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2)指名说,师生指正。
    (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一幅插图呢?
    (4)范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
    (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说。
    (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对彩虹的初步印象(美丽的桥)。
    2.学生观察课件并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学生质疑。(预设:美丽的彩虹怎么会像桥呢?)
    4.学生进行看图说话。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彩虹是夏天雨后的一种自然现象,形状弯弯的,就像一座彩色的桥。
    6.生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全班评价。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全班交流。
    4.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
    5.学生找句子,其他同学帮忙。
    6.读第二自然段的问句,读出“我”对爸爸的关爱。
    7.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8.指导读好以下长句子: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9.生流利地感情朗读全文。  9.我会读句子。
    (1)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我把雨洒在上上的地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了,你高兴吗?
    10.仿照例句说一句话。
    彩虹好像一座美丽的桥。
    我会说:     好像          
              。
    11.把标点宝宝送回家。 
    。     !      ?
    (1)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我把雨洒在山上的地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了,你高兴吗□
    (3)彩虹桥真美啊□
    12.我会读。
    彩虹  挑水  高兴
    梳头  秋千  裙子  彩云 
    13.词语模仿秀。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14.我会读好长句子。
    (1)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三、课堂拓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 10.生回答见过的美丽的自然现象,全班交流。
    11.认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人体器官,认识8个生字,8个生词。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知道带有“点”笔画的独体字的笔顺规则。
    3.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轻声词的构词方式,养成课外积累词语的习惯。
    2.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学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2.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识字加油站】
    一、认识人体基本器官,识字学词
    1.指名说说人体头部器官,师板书:眉毛鼻子嘴巴脖子
    2.认读生字:眉、鼻、嘴、脖,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认读生词:眉毛、鼻子、嘴巴、脖子,一边指着同桌面部这些器官,一边认读这些生词。
    4.利用各种形式认读以上生词。
    5.同法认读生字:臂、肚、腿、脚生词:手臂、肚子、小腿、脚尖
    6.齐读以上生词,或抽读生字卡。
    二、课件出示生词,学习轻声
    1.理解“轻声”,就是要把有些词读得轻而短。
    2.课件出示读轻声的词:眉毛、鼻子、嘴巴、脖子、肚子。
    3.以上词语中的“毛、子、巴”等需要读得轻而短,这是汉语中语言表达的需要。
    4.师示范读,教读。5.指名读,小组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字词句运用】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胆子  粽子  镜子  爸爸  妈妈  哥哥  故事  月亮  时候
    1.师范读,让学生倾听。
    2.听出了什么吗?你发现了什么吗?
    3.有时候,一些词里面含“子”或重叠词,或某些特定的词,由于表达的需要,也要读轻声。(简单讲解即可)
    4.师举例说明。
    5.指名试读词语,师相机指导。6.分小组读,全班齐读。
    【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独体字:主、书、门、我
    2.师在田字格字帖上范写,生观察“主”“门”中点的书写顺序与“书”“我”中点的书写顺序的不同。
    3.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师讲解“点”在不同的字里,书写顺序是不同的。
    5.生描红,同桌互评。
    6.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古诗《静夜思》,指导背诵
    二、课件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
    1.生看课件,借助拼音读古诗。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评,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汇报交流生字。
    3.认读生字卡:寻  隐  者  遇  贾  药  此  深
    4.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一句一句读清楚,读通顺。
    5.指名逐句逐句朗读古诗,全班交流正音。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句内容
    1.师范读。
    2.师带读,生标出每句停顿的地方。
    3.全班齐读。
    4.结合插图情景,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5.感悟朗读古诗,指导背诵。
    6.小组背,指名背,全班齐背。
    【布置作业】
    1.抄写本单元课后生词。并把抄写的词语放到“我的词语篓”里
    2.背诵《寻隐者不遇》。
    3.回家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妞妞赶牛》。
    教学反思:

    标签
    zhaolei

    zhaolei

    0

    0

    0

    img

    编版本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