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39334487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下册语文1 邓稼先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xiǎn) 两xiù(袖)清风 鞠躬尽瘁(jū)(gōng) 妇rú(孺)皆知
彷徨(páng)(huáng) 平沙无yín(垠) 当之无愧(kuì) 热泪盈kuàng(眶)
锋芒bì(毕)露 zhì(挚)友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
(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B)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获奖名片】爱国敬业
【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B)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
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
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
03 拓展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2.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5.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16.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课文片段在线】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写法分析】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他们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但文化背景、性格却相差很大。作者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写作中,运用对比要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到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文】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她吃不饱穿不暖,满身伤痕,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在她七岁的时候,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为此,继母也被关进牢中服刑。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那个恶毒的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小男孩不仅受到了她所受过的苦,还受尽外人的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他成长得比她更为凄惨。报应,这就是报应,母亲咬着牙说,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从那以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时光飞逝,高考的时候她以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学费无着落;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世及自强自立,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两万元捐款。念四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将捐款的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1 邓稼先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xiǎn) 两xiù(袖)清风 鞠躬尽瘁(jū)(gōng) 妇rú(孺)皆知
彷徨(páng)(huáng) 平沙无yín(垠) 当之无愧(kuì) 热泪盈kuàng(眶)
锋芒bì(毕)露 zhì(挚)友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
(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B)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获奖名片】爱国敬业
【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B)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
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
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
03 拓展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2.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5.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16.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课文片段在线】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写法分析】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他们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但文化背景、性格却相差很大。作者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写作中,运用对比要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到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文】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她吃不饱穿不暖,满身伤痕,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在她七岁的时候,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为此,继母也被关进牢中服刑。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那个恶毒的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小男孩不仅受到了她所受过的苦,还受尽外人的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他成长得比她更为凄惨。报应,这就是报应,母亲咬着牙说,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从那以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时光飞逝,高考的时候她以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学费无着落;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世及自强自立,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两万元捐款。念四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将捐款的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 04-14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能力训练
- 04-13七年级上册语文标点符号专项练习及答案
- 04-13七年级上册语文14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 04-13七年级上册语文3雨的四季
- 04-13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小专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
- 04-13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 04-13七年级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 04-13七年级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 04-13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同步练习
- 04-12七年级上册语文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