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Welcome123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 07-08下册语文24《河中石兽》导学案3
- 04-13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 11-09下册语文24《河中石兽》导学案2
- 05-20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 主课件配套教案
- 11-20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 教案1
- 03-02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
- 02-15下册语文4 河中石兽
- 04-27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 测评?反思?交流
- 12-07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 主课件
- 04-13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