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语文21 《孟子》二章
  • 资源类别:八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494k
  • 浏览次数:1649
  • 整理时间:2021-01-28
  • 21 《孟子》二章
    课题
    《孟子》二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孟子关于“大丈夫”言论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患意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此,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当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对自身及对人们的自身要求;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读准字音
    公孙衍(yǎn) 贫贱(jiàn) 丈夫之冠(ɡuàn)
    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妾妇之道(qiè)
    傅说(yuè) 曾益(zēnɡ) 法家拂士(bì)
    胶鬲(ɡé) 外患(huàn) 劳其筋骨(jīn)
    古今异义
    安居(古义:安静,平静 今义:定居)
    熄(古义:太平 今义:熄灭)
    由(古义:遵循 今义:介词,从)
    发(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筑(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征(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一词多义
    之 往送之门(动词,到)
    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此之谓大丈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动词,告诫)
    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发 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动词,表现)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
    以 以顺为正者(介词,把,将)
    以天下之所顺(介词,凭借)
    所以动心忍性(介词,用来)
    而 而后作(连词,表承接)
    而死于安乐(连词,表并列)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名词做动词,行冠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贫困)
    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做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动词做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妾妇之道也(“也”表判断)
    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被动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
    倒装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新课导入
    孟子名轲,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名篇:《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课展开
    富贵不能淫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参考译文:
    1.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3.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和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把握文章主旨】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译文: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因经受饥饿而身体消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思考,不耻下问,随时随地地求教,然后才能想明白(所追求的道义)。
    3.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段运用排比句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其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2.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炼)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品悟论证方法】
    1.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思路和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
    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难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把握文章主旨】
    联系课文,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课文是从两个角度说理的。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是从磨炼中培养的。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诫谏,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端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论证多样,推理有序。
    两篇短文的论证方式有所不同:《富贵不能淫》开篇即点出错误的看法,树立批驳的靶子,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推导出“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先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实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骈散结合,节奏感强。
    两篇短文多次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种生活状况,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很有说服力。
    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
    文中还运用了一些骈句,例如“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等。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段有文采的话。(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孟子的思想不会过时,即使过去了2000多年依然通用。这一次授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何为“大丈夫”,以及养成忧患意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也都能够掌握理解,效果很好。
    标签 孟子
    shenqing

    shenqing

    0

    0

    0

    img

    21 《孟子》二章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