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六年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7有的人__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本文由 019891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7有的人__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 资源类别:六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1513
  • 整理时间:2020-10-03
  •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所以对于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并不难。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

    1.教学本课,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

    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4.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白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

    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难点

    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师:鲁迅像。名人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相关阅读链接,预习新课。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鲁迅的像。仔细观察图像,你们看了这些像以后有什么感受呢?能给大家谈谈吗?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深入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的精神。我给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在看完这些资料以后对鲁迅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3.读完以后有什么感想?

    4.教师结合学生的感想,进一步讲解相关的内容。

    5.鲁迅对生死的态度。学生结合鲁迅《死》一诗中的相关文字回答。

    6.鲁迅对自己看得很轻,但是对别人呢?别人又是怎么评价鲁迅的?

    7.指名读名人评价鲁迅的文字。

    8.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的评价很高。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死后人们冠之以民族魂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导语,有一位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逝世十三年后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诗歌。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一起交流。(学生读诗歌教师巡视)

    2.哪位同学示范朗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在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感情表达得还不到位,你能试一试吗?(教师适时点拨)

    3.老师也想朗读一下,同学们听一听。看和同学们哪些地方读的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你们认为谁更好呢?能说说理由更好。

    4.教师范读。学生比较评议。

    三、学习探究,领会内涵

    1.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2.诗歌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第2节与第5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3节与第6节。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四、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感情。

    2.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注意节奏、语气、重音等)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加以体会。

    4.小结齐读:这首诗运用了反复、对比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无情地鞭挞了那些欺压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动统治者。让我们怀着对鲁迅的热爱、敬仰之情,对反动派的鞭挞、唾弃之情齐读这首诗。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了这首诗,你肯定收获很大,你或许会思考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或许有许多心里话想对鲁迅先生说,想对同学们说,写一写。

    2.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肉体)  (肉体)

      (精神)  (精神)

      作牛马  骑头上

      记住  摔垮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的手法表明两种人对生死的不同态度,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了。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标签
    019891

    019891

    0

    0

    0

    标签云

    img

    第八单元27有的人__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