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zmxnnjx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四年级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6.爬山虎的脚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 。②开火车。 ③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同伴评】让学生能体会认真观察的好处。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同伴评】教给学生平常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同伴评】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此应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同伴评】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6.爬山虎的脚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 。②开火车。 ③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同伴评】让学生能体会认真观察的好处。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同伴评】教给学生平常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同伴评】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此应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同伴评】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上一篇《语文园地三》教案
- 10-14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2篇)
- 10-17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 11-18上册语文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 04-08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 02-23上册语文人教版《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 10-26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 06-30上册语文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 08-19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期末复习资料
- 11-06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 06-28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