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分析
  • 资源类别:四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1266
  • 整理时间:2022-04-13
  •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


    29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孔子)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4、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4、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sè     bì                kěn           chī          yì      
    鼓(   )(   )恭毕敬  诚(   )    如醉如(   )   (   )扬顿挫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第二课时
    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二)、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  激情洋溢  炉火纯青
    1.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 ),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2.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 )的乐曲声迷住了。
    3.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 )的地步。
    (三)、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29 孔子学琴
    学曲谱 学而不厌
    练技巧 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 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 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 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31西门豹
    教学目标:
    1、会认“巫、乙、娶、歹、诲”5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
    3、默读课文,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可以预习课文并根据人物的身份制作头饰,以方便表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导入  激起兴趣
    1、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
    [关于复姓,现已不多见。所以研究一下西门豹的姓名是有必要的。]
    2、其实,西门豹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小小的县官,可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字词。
    1)读词语:巫婆娶媳妇为非作歹   教诲  乙
    提醒学生注意;“乙、娶、歹”都是第三声,要把声调读准。“诲”字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而且,字形要与“悔”字进行区分。
    2)理解词语:
    巫婆:旧社会以装神弄鬼、骗钱害人为职业的女人。
    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
    教诲:教训;教导。
    2、认识新文体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出新的文体——剧本。
     
    3、了解大意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
    (主要讲了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语:为非作歹、巫婆、教诲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疏通——           漂亮——           谎言——
    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但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还知道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那么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的呢?下节课,你就会明白。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1     西门豹
    破除迷信      惩治坏人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你就会体会到西门豹所用方法的巧妙。
    二、展示与交流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探究:
    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文,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方法的巧妙。)
    西门豹:
    ●语言:
    “听说……我特地过来看看。”
    “哦,……让我瞧瞧。”
    (看姑娘是假,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是真。)
    “这个姑娘太丑了,怎么可以献给河神呢?”
    (为惩治巫婆以姑娘不“漂亮”为由,不能献给河神)
    “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 送巫婆见河神”
    (把巫婆投进了河里,救了那位姑娘。)
    “去了这么久,……这点小事都办不成,麻烦你们去催一催。”
    (把官员投进河里,惩治了官员)
    “要不,你去催催。”
    “你们一定……你俩去帮帮他们吧!”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我怎么能饶你呢?”
    (使官员说出了真相)
    “今天先留下……就别怪我手下无情”
    “大家看到了……问题就能解决了”
    (使老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除迷信。)
    ●动作:“看了一眼”“来回走了几步”
    ●神情:“假装相信”“生气”“高声对百姓”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朗读。学生通过富有个性的朗读,与文本角色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人物。]
    其他人物:
    巫婆:
    ●语言:“天灵灵……保太平……”“河神…… 要发大水的”“可是……可不是闹着玩的”
    “啊!……救命啊1”
    ●神情:惊慌
    (从巫婆的语言及神情,体会出这也是个骗局。)
    地方官:
    ●语言:“大热的天,大人辛苦了。”“我们?大人……”“不,不……救命啊!”
    “大人,饶命啊!”“这些都是……被巫婆骗了。”“我们都被巫婆骗了。”
    ●神情:惊慌
    ●动作:跪在地上
    (从地方官的表现,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也就彻底地破除了。)
    4、西门豹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破除了迷信,惩治了坏人,让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此时,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他的人呢?如果是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来破除迷信?
    (1)学生再次通览全文,仔细研究。
    (2)学生汇报。
    西门豹:主持正义 为民作主 疾恶如仇 有计谋
    巫婆和地方官员:贪图利益 坑害百姓 面目丑恶
    [在评价和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想其他的办法,不但可以发散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与检测
    同们想不想根据剧本的内容来演一演西门豹惩治坏人的这一幕呢?如果想演好,你应该怎样去做呢?
    (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1、自己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板书设计:
    31  西门豹
    破除迷信
    为民作主
    惩治坏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4、(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二、展示与交流
     
    1、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还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回答以上四个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反馈与检测
    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呢?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二、展示与交流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1)生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
    (以上内容不是教学环节,学生的体会也不仅限于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述打下基础。]
    三、反馈与检测
    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教师在学生复述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3.续写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坟场练胆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出庭作证  救乔出来
    教学反思: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出教室门去吃饭的意思。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并许诺孩子们找个晚自习的时间来交流,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标签
    808182

    808182

    0

    0

    0

    img

    第八单元教案分析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