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语文24《河中石兽》导学案1
  • 资源类别:七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10k
  • 浏览次数:1080
  • 整理时间:2021-10-08
  • 24《河中石兽》 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学家一样的笑话。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本吧!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铁钯 (yè)
    为暴涨携之去(zhǎng) 啮沙为坎穴(niè)
    倒掷(zhì) 溯流逆上(shuò)]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 干:__
    (2)山门圮于河。圮:
    (3)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了解作者: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二、问题导学。
    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
    为暴涨携之去( ) 啮沙为坎穴(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 干: __
    (2)阅十余岁。阅:______岁:____
    3.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一、问题导学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 想想这一个关于找石兽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用“谁… 找石兽”的形式说说每段的意思。(僧、讲学家、老河兵)
    3.请学生一段一段的读,想想这些人都用啥方法在找石兽。用“谁怎么样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训练达标
    1.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 ______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今义: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今义: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三、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3)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四、达标训练
    1.本文主旨句
    ——————————————————————————————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标签 河中石兽
    img

    24《河中石兽》导学案1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