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008852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 监督( ) 凡属( )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凡属(f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 无入而自得
孔子 任重而道远
孟子 如释重负
曾子 君子有终身之忧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课文理解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6.什么事最快乐呢?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7.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8.理解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的含义。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9.“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拓展练习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妾”,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泰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论点 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西楚霸王的事例论证了( )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 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第一段列举了韩愈考举人的例子,这可以看做是事实论据。但是从它在全文的作用来看,第一段以此为引子,提出了全文论述的问题,即有关自信的问题。在第一段,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段是提出了论题,而不是论点。
2.B。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它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注意本文既论证了拥有自信才能成功的道理,也从反面论证了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道理。所以总结论点时,一定要全面。
4.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 监督( ) 凡属( )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凡属(f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 无入而自得
孔子 任重而道远
孟子 如释重负
曾子 君子有终身之忧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课文理解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6.什么事最快乐呢?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7.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8.理解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的含义。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9.“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拓展练习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妾”,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泰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论点 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西楚霸王的事例论证了( )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 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第一段列举了韩愈考举人的例子,这可以看做是事实论据。但是从它在全文的作用来看,第一段以此为引子,提出了全文论述的问题,即有关自信的问题。在第一段,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段是提出了论题,而不是论点。
2.B。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它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注意本文既论证了拥有自信才能成功的道理,也从反面论证了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道理。所以总结论点时,一定要全面。
4.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
上一篇16 陋室铭 同步练习
下一篇7散文诗二首 第一课时
- 01-13七年级下册语文16 陋室铭 同步练习
- 01-11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卷 木兰诗
- 01-11七年级下册语文8 《台阶》单课单练
- 01-11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
- 01-09七年级上册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 01-09七年级上册语文13纪念白求恩
- 01-09七年级下册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自读理解卷
- 01-08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 01-08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阅读练习
- 01-07七年级上册语文5 秋天的怀念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