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文由 xthalo19890508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九年级下册语文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 资源类别:九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70k
  • 浏览次数:1116
  • 整理时间:2021-01-07
  • 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 屏障 不省人事(xǐng) 春寒料峭
    B.侍弄(sì) 晦暗 前仆后继(pū) 血气方刚
    C.抉择(jué) 簇新 正襟危坐(jīng) 纷至踏来
    D.祈祷(qǐ) 摇曳 拈轻怕重(niān) 雕粱画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使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①⑤②3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
    A.“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二、古诗文阅读与职累(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干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是( ) (2)贤( ) (3)恐( )
    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写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l)树木丛生, 。
    (2)烟笼寒水月笼沙, 。
    (3) ,悠然见南山。
    (4) ,在乎山水之间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6)四面歌残终破楚, 。
    (7) ,芳草萋萋鹦鹉洲。
    (8)但愿人长久,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
    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
    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吧!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
    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吧,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0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 鞭 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弛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
    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0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晓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守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一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斩将搴qiān)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13.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5分)
    1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二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分)
    15.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4分)
    16.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谈语言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17.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4分)
    18.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
    19.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20.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二)写作(50分)
    22.钥匙,可以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钥匙,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钥匙,还可以是……看似平常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B
    6.A
    7.B
    8.(2分)C
    9.(每小题1分,共3分)
    (1)这 (2)品德高尚,贤能 (3)担心,害怕
    10.(每小题2分,共4分)
    (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11.(3分)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12.(1)百草丰茂 (2)夜泊秦淮近酒家(3)采菊东篱下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教然后知困(6)八年风味徒思浙 (7)晴川历历汉阳树 (8)千里共蝉娟
    13.(5分)①姐姐回家,快活迎接 ②年初三四,雪野赛马(春郊试马)
    ③春节期间(直到上元),骑马访亲 ④孟春时节,骑马踏青
    ⑤放假回家,骑马过意
    14.(4分)通过叙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指写人物衣着盆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敏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那满天星斗“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答对其中两处即可)
    15.(4分)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16.(4分)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迈。
    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
    17.(4分)(1)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18.(4分)【示例】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以报刊上一直错误使用的词语“最好水平”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3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20.(2分)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
    21.略
    22.略
    标签
    img

    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