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150150jx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分外(fèn) 风骚(sāo)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
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
(解析:A.“折”应读作“zhé”;B.“妍”应读作“yán”;D.“润”应读作“rù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解析: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来形容青少年不符合语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通过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历史,树立了民族自信。
C.为了让选择留校的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学校举办了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促使”。)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解析:B.《冥想》是穆旦的诗。)
6.名著阅读。(6分)
盼 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选自《艾青诗选》。(2分)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有什么作用?(4分)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7.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9分)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3分)
【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6分)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你的看法呢?(2分)
【示例】我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春天,后半部分由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由写实到写虚,一脉相承。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2分)
【示例】春天是美的,青春也是美的,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束缚这些美的东西自由延伸。当渴望与焦虑、幸福与痛苦并存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5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3分)
对偶、比喻、夸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作“银蛇”,把高原比作“白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词句分析。(2分)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3分)
从上至下、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突出了春的无处不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抵死苦守”“温柔地抱着”等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12.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这句点明了文题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受“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境界的肯定与向往。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3.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雪花之细小和稀少的特点,表现出“我”的失望之情。
1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3分)
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
16.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美景,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地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地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7.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
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回屋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18.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19.有人说第B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第B11段不可或缺。理由:第B11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示例二】我认为第⑪段纯属多余。理由:第B11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⑫段紧承“雪”来写,删去表达更顺畅。
20.文中的“雪”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①“雪”象征着母爱。母亲铲雪、雪中等“我”回家、第一个告诉“我”下雪了并提醒“我”多穿点儿衣服等都体现了母亲对我们浓浓的爱。②“雪”象征着快乐。雪中打闹、雪中堆雪人都表现了童年的快乐,这是让作者念念不忘的。
三、作文(50分)
21.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作文略。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分外(fèn) 风骚(sāo)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
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
(解析:A.“折”应读作“zhé”;B.“妍”应读作“yán”;D.“润”应读作“rù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解析: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来形容青少年不符合语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通过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历史,树立了民族自信。
C.为了让选择留校的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学校举办了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促使”。)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解析:B.《冥想》是穆旦的诗。)
6.名著阅读。(6分)
盼 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选自《艾青诗选》。(2分)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有什么作用?(4分)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7.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9分)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3分)
【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6分)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你的看法呢?(2分)
【示例】我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春天,后半部分由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由写实到写虚,一脉相承。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2分)
【示例】春天是美的,青春也是美的,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束缚这些美的东西自由延伸。当渴望与焦虑、幸福与痛苦并存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5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3分)
对偶、比喻、夸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作“银蛇”,把高原比作“白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词句分析。(2分)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3分)
从上至下、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突出了春的无处不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抵死苦守”“温柔地抱着”等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12.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这句点明了文题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受“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境界的肯定与向往。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3.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雪花之细小和稀少的特点,表现出“我”的失望之情。
1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3分)
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
16.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美景,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地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地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7.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
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回屋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18.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19.有人说第B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第B11段不可或缺。理由:第B11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示例二】我认为第⑪段纯属多余。理由:第B11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⑫段紧承“雪”来写,删去表达更顺畅。
20.文中的“雪”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①“雪”象征着母爱。母亲铲雪、雪中等“我”回家、第一个告诉“我”下雪了并提醒“我”多穿点儿衣服等都体现了母亲对我们浓浓的爱。②“雪”象征着快乐。雪中打闹、雪中堆雪人都表现了童年的快乐,这是让作者念念不忘的。
三、作文(50分)
21.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