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语文黄冈第三单元检测卷
  • 资源类别:九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196k
  • 浏览次数:1397
  • 整理时间:2021-09-03
  •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中点明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词人对普天下人们的美好祝愿,与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8.《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1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骚人(sāo)  冥冥(mín)  朝晖夕阴(huī)
    B.霪雨(yín) 皓月(hào) 谗言(chán) 浩浩汤汤(shāng)
    C.霏霏(fēi) 嗟夫(jiē) 潜形(qiǎn) 宠辱偕忘(xié)
    D.林壑(hè) 潺潺(chán) 琅琊(láng) 雾凇沆砀(kēng)
    10.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B.树林阴翳(树荫)
    C.太守谓谁(为,是) D.日星隐曜(光芒)
    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日更定矣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百废具兴
    C.杂然而前陈者 D.蝉则千转不穷
    1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文: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山林里的雾气才散开;因为云彩聚集在一起,山洞的光线就变暗了。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游人离开后鸟儿就欢乐了。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谥号文忠。
    C.《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______和______。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荫、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⑤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 ⑥整体优化的乡村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④③⑤⑥ D.④②①③⑤⑥
    17.语文实践活动(5分)
    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都是计算机通过音像识别等方式,获得音视频的感知输入,然后利用大数据对当前面临的一些情况做出反应与处理。
    材料二:
    (1)从上面材料一中,提取人工智能工作原理的三个关键短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语言从材料二两个图表中,分别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课内古诗,回答18—19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课外古诗,回答20—21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 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20.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回答22—25题。(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2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乙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C.乙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2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古代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着重“痴”,乙文强调“闲”,你是如何理解这“痴”与“闲”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26—29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2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伛偻提携____________
    (2)宴酣之乐____________
    (3)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____
    (4)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____
    2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于我如浮云
    B.醒能述以文者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
    C.禽鸟知山林之乐 食之未必不佳
    D.泉香而酒洌 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2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30—33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①不继,日昃②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①粥:稠粥。②日昃:太阳偏西。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既长____________
    (2)日昃始食____________
    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大通六经之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2分)
    (1)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2)遂 大 通 六 经 之 旨,慨 然 有 志 于 天 下。
    33.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品它千遍也不厌倦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_______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第三单元检测卷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怀旧空吟闻笛赋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环滁皆山也
    7.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8.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9.B(A.mín—míng;C.qiǎn—qián;D.kēng—hàng)
    10.B(翳:遮盖)
    11.B(傍晚;A.靠近/到,进入;C.还/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D.酒等/计策)
    12.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3.C(A.“属”同“嘱”;B.“具”同“俱”;D.“转”同“啭”)
    14.A(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5.B(谥号文正)
    16.C
    17.(1)音像识别、感知输入、反应与处理。(2)①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赶追美国。②人工智能受社会资本青睐。
    18.A
    19.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20.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21.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22.A(念:考虑,想到)
    23.D
    24.(1)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2)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5.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而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
    26.(1)牵扶,这里是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尽兴地喝酒 (3)断 (4)珍爱,珍重
    27.B
    28.(1)人们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者就能写好字,是只有贤者的字才能流传。
    29.为官:与民同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怡然自得。书法:他的书法透露出他所处的时势,身处艰难局势,书法仍体现出他的气节。
    【乙译文】世上有喜欢把字的笔画写得很肥腴的人,这种字就像皮很厚的馒头,吃起来不能说它的味道不好,但是它的形状太不受看了。写字的法则失传,将近五十年了,近来(有的人)稍微知道书法是“写”出来的,但是能达到前代高手水平的,恐怕没有三四个人。前代的人难道都擅长书法?只有德才兼备的人(的书迹)才传流至今。然而后代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一味练字,却不知道以前善于书法的(人)连同他的书迹一起泯灭了的简直数不胜数。假设颜真卿的书法并不好,但是后人(由于敬重他的人品)见到他的书迹也必然珍爱有加。杨凝式用梗直的言辞来规劝他的父亲,其高洁的操守显现于艰难危急的时节。李建中有清廉谨慎温和雅致的品质,爱他书法的人兼爱他的为人。难道不是因为这些才让他们的书迹流传到现在的吗?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者就能写好字,是只有贤者的字才能流传,其他的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后人再也见不到了。
    30.(1)已经 (2)才
    31.(1)有时他疲倦想打瞌睡,就用冷水洗脸。(2)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3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33.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乙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给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他疲倦想打瞌睡,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稠粥都吃不上,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4.略。
    标签
    772223

    772223

    0

    0

    0

    img

    黄冈第三单元检测卷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