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习题

本文由 ˮľ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习题

  • 资源类别:九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43k
  • 浏览次数:1335
  • 整理时间:2021-07-17
  • 第四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D)(2分)
    A.拮据/根据  嚼食/细嚼慢咽  一落千丈/大大落落
    B.栈桥/饯别 阴晦/诲人不倦 仓皇逃窜/蹿房越脊
    C.哄笑/哄骗 撩逗/撩起帘子 分文不值/分庭抗礼
    D.掺杂/悲惨 门槛/衣衫褴褛 歇斯底里/竭尽所能
    (解析:A.jū/ù,jiáo/jiáo,luò/luō;B.zhàn/jiàn,huì/huì,cuàn/cuān;C.hōng/hǒng,liáo/liāo,fēn/fēn;D.chān/cǎn,kǎn/lán,xiē/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寒噤  笑嘻嘻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B.杜蛎  萤火虫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C.潮汛  芦苇丛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恣睢  厚障壁  胡说八道  与日具增
    (解析:A.“奇”应写作“其”;B.“杜”应写作“牡”;D.“具”应写作“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
    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同时也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的所在,是能够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生命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
    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
    ③我们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④人用情感、智慧与劳动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⑤形成了让世代相依的亲情以及相互守望的生存法则
    ⑥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
    A.②①③⑤⑥④       B.②③①⑥⑤④
    C.④⑤①⑥②③ D.⑤③①⑥②④
    4.古诗文填空。(8分)
    (1)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均暗含哲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打死殷天锡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理由:鲁智深看见自己的朋友林冲饱受磨难,看不过而拔刀相助,这一点使人感动。
    (2)“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曾是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其出自《西游记》的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对这一故事情节做简要概述。
    大战红孩儿:枯松涧火云洞住着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红孩儿扮作孩童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并趁机将其掳走。悟空与八戒与其打斗,被他的三昧真火烧得败下阵来。悟空请来龙王帮忙,却适得其反。八戒去请观音,又被红孩儿变的假观音骗入洞中,悟空变的牛魔王也被他认出。最后只好请来观音将其降服,救出了唐僧和八戒。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中国经济网2018年4月8日讯 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今天在海南博鳌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 000位嘉宾将陆续抵达并展开讨论。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围绕这一主题,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将展开60多场正式讨论。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将有100多家派代表参加论坛。
    据论坛负责人介绍,今年年会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成功案例与经验”的分论坛,瓜达尔港、中欧班列等重大工程项目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享。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28日在海南博鳌开幕。
    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材料二 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微信的阅读功能和实用功能在逐渐增强。(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4分)
    内容快、精、短,多元化(2分),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5分)
    匿名电话
    周 蕖
    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县长批示:立即查处!
    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
    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
    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
    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
    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
    我点了点头。
    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
    “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
    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
    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
    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
    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
    “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
    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
    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
    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
    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
    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
    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
    石仁还是一言不发,泪悄然滑落。
    “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
    “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
    “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
    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
    “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
    “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
    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
    “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受一辈子罪啊!”
    “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
    “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8.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4分)
    故事情节
    初到旮旯村调查
    ②看到石仁躺着上课
    ③村民告知详情
    “我”的心情
    ①沉重
    气愤
    ④惭愧(羞愧)
    9.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的教育不受上级重视的客观原因(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二十多年的不易;为群众采用非常手段反应情况做铺垫(为下文石仁救学生跌下山崖摔折腿做铺垫)。(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3分)
    “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第一次“哼!”表面上表达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表达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强调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之大;第三次“哼”表达对官僚作风(官员做法)的强烈不满。(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①设置悬念。本文在开头设置“举报老师”的悬念,然后层层铺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结尾道出实情,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2分);②欲扬先抑(对比)。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老师其实是个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对比,使情节起伏多变(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3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有删改)
    1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
    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旧书;⑤在月光下读书。(答出任意四个即可)
    13.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动作描写(1分),运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2分)。
    14.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1分),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2分)。
    15.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分);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①,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注释】 ①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余:余拏一小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独:独往湖心亭看雪/不得志,独行其道
    C.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客: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解析:A.我剩余;B.均为“单独”;C.酒杯,指代酒/白色;D.客居/客人。)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8.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1分),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1分)。
    19.语段(一)中的“余”和语段(二)中的脚夫和寒士都是痴人。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痴人的看法。(4分)
    语段(一)中,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山水之乐,其实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2分);语段(二)中脚夫和寒士是“痴心妄想”,是痴迷于名利,并不值得我们学习(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想到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要是梦该多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但还在从事雕虫小技,这是又一次在说梦话。因而叹息从事智慧事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邯郸梦醒,更漏已尽,晨钟已鸣,卢生在其遗表中还想着摹拓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来流传后世。那一点好名的根性,已经坚固如同佛家舍利,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妙在何处。(2分)
    “恐”字把作者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2分)
    21.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赏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无限热爱。(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对于看不清楚的路,先走两步,踩结实了,然后再跑。走了两步,发现不对,赶快折回来,脚上沾了点泥水,没什么了不起,换双鞋寻找新路再往前走。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标签
    ˮľ

    ˮľ

    0

    0

    0

    img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习题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