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下册语文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解析版)

本文由 去去123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九年级下册语文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解析版)

  • 资源类别:九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67k
  • 浏览次数:900
  • 整理时间:2021-07-01
  •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①,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脸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②,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2分)( )
    A.角(jiǎo)色 吝惜 不胜(shènɡ)枚举
    B.精粹(cuì) 寥寥 跃(yuè)然纸上
    C.翩跹(qiān) 景像脍炙zhì)人口
    D.即(jí)便 嘹亮 惟妙惟肖(xiāo)
    【答案】B
    【解析】A项有误,应为角(ué)色 ;C项有误,翩跹(xiān),景像----景象;D项有误,应为惟妙惟肖(xiào)。故选C。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角色:角色【拼音1(普通话)】jué sè;【拼音2(国语,南方古语,台湾标准)】jiǎo sè。引证解释:1.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洪深《最近的个人的见解》:“角色--全剧人数,不宜太多,以能适合上演于小舞台者为最宜。”2.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3.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根据所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划分。如京剧有生、旦、净、丑。李克非《京华感旧录·由<霸王别姬>想到的》:“每个戏班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旦、净、末、丑,在某一出戏中扮演某一个角色,除特殊情形外,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4.出身履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隣舍,指道:‘这一家便是。’
    翩跹:拼音是piānxiān,亦作“蹁跹”。形容轻快地跳舞。出自《梁书·王僧孺传》“|含吐缃缥之上,翩跹樽俎之侧。”示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惟妙惟肖:拼音是wéi miào wéi xiào,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示例: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景象:拼音:jǐng xiàng。释义:(1)指景色;情景。(2)指状况;气象。(3)指迹象。
    不胜枚举:拼音为bù shèng méi jǔ,胜(古时读shēng):尽;枚:个。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出自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成语辨形:枚,不能写作“没”。  成语辨析:不胜枚举和“举不胜举”;都形容数量极多。有时可通用。但不胜枚举偏重于所举的是同一类的人或事物;“举不胜举”偏重于所举的不只限于同一类的人或事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2分)( )
    A.刮目相看 简洁 B.情有独钟 简捷
    C.情有独钟 简洁 D.刮目相看 简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时,需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情有独钟”与“刮目相看”的语义不同。“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刮目相看”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根据第一处语境可知,此处应为“情有独钟”。可排除AD。
    “简洁”与“简捷”的语义亦不同。“简洁”意思是(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是指直截了当。二者的区别体现在“洁”和“捷”上。“简洁”侧重指“干净整洁、不哕唆、不拖泥带水”,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流畅。第二个空应填“简洁”。再排除B。故选:C。
    情有独钟:拼音:qíng yǒu dú zhōng释义:“钟”,聚集,集中的意思。“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特别喜欢、爱他、(她/它)。之所以用“钟”字,因为古代计时多用沙漏,水漏,所以有汇集的含义。辨析
    情有独钟重在一个“独”字,比情之所钟更有气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便是对情有独钟最好的解释。情有独寄和情有惟牵的大意接近,情之惟系重在一个“惟”字,其词义力度,在情有独钟和情之所钟之间。
    简洁:拼音指jiǎn jié,是形容词。意思是(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引申谓处世清白无瑕。示例:冰心 《晚晴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他的简洁的讲话,是那样地雄浑而有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2分)( )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细读材料内容和各个选项可知,①的句式应该是”把“字句,因为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前句的“现代作家”;排除掉AC;②应该是“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的主语“音符”,排除掉B。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2分)( )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答案】A
    【解析】本題题考查病句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有误,犯了递进不当的毛病,应改为:亲子运动会不仅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C项有误,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具体”和“详”重复,去掉“具体”;D项有误,“看视频”和“还能看新闻,看直播”语义重复。故选A。
    5.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朝花夕拾》
    散文集
    (阿长与《山海经》)
    闰土
    B
    《简.爱》
    英国文学
    罗切斯特
    第一人称
    C
    《水浒传》
    章回体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农民起义
    D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基地三部曲
    诺第留斯号
    【答案】B
    【解析】A项有误,“闰土”应为“阿长” ;C项有误,“鲁智深醉打蒋门神”应为“武松醉打蒋门神”;D项有误,“基地三部曲”应为“海洋三部曲”。B项正确,故选B。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答案】C
    【解答】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句意为:(千里马的)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部显现不来。见:显现。ABD.正确。故选:C。
    见: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参考答案】A
    【解答】本题考査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例句,“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A.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
    B.而:表示修饰。
    C.D.都是表顺承。
    故选:A。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参考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错误,乙文段阐述了人才应如何发展自己,并未洋溢着作者的不平之气,而是洋溢着作者对人才应培养自己才德的期望。ABC正确:故选:D。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有:第一个“其”,表反诘,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恐怕。句意: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答案】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侯,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一旦日行千里的才能掌控不在于自己,反而听从于别人。根据句意和转折标志性词语“而”,断句为: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分)
    【答案】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衬托手法与内容理解。词中的核心意象是“兰花”,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答题格式为:手法+特征+情感。答案为: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此题出得相当精妙,能令每位考生都能答出部分要点,区分度较高。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3)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答案】(1)工欲善其事 (2)险躁则不能冶性 (3) 气蒸云梦泽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语言运用(共5分)
    13.“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 ,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 “ 只有讲没有研”,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2 分)
    【解析】第一题考査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中“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可提炼概括出“只有讲没有研”作答。
    (2)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1分)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只填序号)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答案】C
    【解析】(2)本题考査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況: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通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材料三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抓住关键词“礼乐”,选择对联,答案为C.弘扬礼乐文明。
    (3)右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2 分)
    【答案】画面以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为设计理念,画面似篆刻盖下的一方印。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的传统美与千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徽标类答题技巧步骤: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本题题干是“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画面由“尼”的篆字构成,外形像一方印,其寓意:汉字的传统美与千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 16题。 (10分)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赵宗彪
    ①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上间又有几个?太自信。
    ②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能够做到的,人世间又有几个?太多的苦难,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摧毁人的意志、自尊、理想和信念,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才华特别丰富的大才、奇才,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
    ③唐憎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 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未必就不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为苦难才得来。而是他拜须菩提祖为师,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孙悟空的苦难,那是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这苦难给他带来了什么?是驯服、奴化、忍耐和逆来顺受。在五行山下的时间里,孙悟空的法术并没有提升,只是不羁的精神目渐消磨,活跃的创造能力逐步萎缩。
    ④孙悟空的苦难缔造者,严格说来,是玉帝本人,孙悟空虽然出身寒微,但毕竟有能力有水平。但玉帝和他所创造的天庭,却大材小用,只让他当个马夫。后来虽说封了齐天大圣的空头街,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场券都没有,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本是玉帝的侍卫官,职官是卷帘大将,却只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要下凡做妖怪,每七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⑤尽管苦难来了,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哪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而是他本来就有理想有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历史上受到宮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史记》?“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首先有金,否则,狂沙吹尽,还不照样是狂沙?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对人类而言,都是噩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那就是自欺欺人。歌颂苦难,鼓励苦难,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却由此可以逃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⑧孙悟空们在一个个的苦难面前坚持下来了,但原先那个充满灵气和自由思想的精灵,却如泥牛人海,一去不复返了。生龙活虎的孙悟空从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起,即已死了,
    (选自《今晚报)2019- 04--28,有删改)
    14.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这一段以道理论证为主。开头先引用名言和名句,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然后既引名句分析它的难点,再具体分析苦难于常人就是灾难,只是极小数伟人才可能脱颖而出。由此表明自己成功不需要苦难锻炼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全文或某段)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回题一解決回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如本文第②段论证思路是:首先用名言引出错误观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最后表明正确观点。答案如下:此段以道理论证为主。开头先引用名言和名句,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然后既引名句分析它的难点,再具体分析苦难于常人就是灾难,只是极小数伟人才可能脱颖而出。由此表明自己成功不需要苦难锻炼的观点。
    15.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案】本段使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用司马迁写《史记》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苦难让他成功,没有他遭受的苦难,他也会成功。事实胜于雄辩,论证说服力不言而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识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⑤段列举司马迁写《史记》获得成功的事实,论证并不是苦难让他成功,没有他遭受的苦难,他也会成功。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论证说服力不言而喻。
    16.第⑦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
    【答案】不能。补充强调苦难中有人作出成就,但绝不能因此为苦难歌功颂德。这是对前文论述的一个补充,使论述观点更全面,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⑦段的作用是:①补充强调苦难中有人作出成就,但绝不能因此为苦难歌功颂德;②补充前文的论述的,使论述观点更全面,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所以不能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15分)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⑪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⑫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⑬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⑭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07- 09,有删改)
    17.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
    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解析】本题考査散文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如本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明线)和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暗线)。
    18.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3分)
    【答案】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举例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査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选文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不留姓名”和“挖空心思置办奢华装饰”的鲜明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19.第⑿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分)
    【答案】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解析】本题考査重要情节的作用。作用一般有:1.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2.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
    b.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如文中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情节,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没有人性,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20.赏析第⒁段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分析段落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表达效果一般从艺术手法、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三方面来分析。文本第⒁段是文章的末尾段,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借物喻人和设问的手法;作者表情达意上,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对读者的表达效果是: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五、写作(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花店处理花瓶,我挑选了两个,问店主:能优惠点吗?她回答得很干脆:不能。
    付款后,我的心情有点怏怏的。觉得店主真小气,不太会做生意,为了招揽回头客,优惠一点,让我带着一些欢喜离开,岂不圆满?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是她送我一份欢喜,而不是我顺应她的心意,给予她一份快乐呢?自己可以选择大气啊。念头一转,当下释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略
    标签
    去去123

    去去123

    0

    0

    0

    img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解析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