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
  • 资源类别:九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318k
  • 浏览次数:1119
  • 整理时间:2021-01-18
  • 18 怀疑与学问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重点)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难点)
    4.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重点)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故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
    读准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ɡ)
    虚妄(wànɡ) 盲从(mánɡ) 停滞(zhì)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因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中心论点入手,进行层层理读,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两个:(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理清课文的思路后,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全文共6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品味亮点词语】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2.“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3.第六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他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4.“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
    【感悟精彩句子】
    1.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强。
    2.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中为了突出论说的力度,是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2.归纳本文的主旨思想。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五段中又引了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作了阐释,说这“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的意思,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
    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对人很有启发。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而这正是他日后成为大学问家的基本条件。这一事例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文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一个观点,做到论据确凿、对比鲜明。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学生较容易掌握,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的方法,找出文章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认识到“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标签
    shenqing

    shenqing

    0

    0

    0

    img

    18 怀疑与学问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