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主课件配套教案

本文由 1976062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主课件配套教案

  • 资源类别:七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20k
  • 浏览次数:1414
  • 整理时间:2020-12-30
  •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欣赏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闻一多
    二、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播放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正义是杀不完的_标清.flv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迭起(dié) 卓越( zhuó)锲而不舍(qiè) 小楷( kăi )沥尽心血(lì)慷慨淋漓( kāng kăi lín lí )迥乎不同(jiŏng)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 wù )
    五、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与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最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加群众大会。
    找出过渡段,体会其好处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
    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分析人物形象
    1、把“说”和“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1、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4、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5、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
    6、请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六、精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4、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七、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闻一多 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 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八、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穿插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举例略。
    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用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
    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了闻一多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又用了“群蚁排衙”一个比喻的词语,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既深刻,又形象。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
    4、文章前后两部分都说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意义是否相同?
    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前后两部分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
    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可是第5段中“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以及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前一部分中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九、写法探讨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⑴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⑵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⑶精于剪裁。
    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再如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4)语言诗化,精练形象
    有的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5)夹叙夹议
    文章又是怎样围绕闻一多的苦读钻研精神夹叙夹议的?
    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唐诗杂论》。
    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十、布置作业
    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古典新义》
    对比
    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示威
    课后反思
    标签
    19760629

    19760629

    0

    0

    0

    img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主课件配套教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