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课外阅读拓展资料

本文由 wsc040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课外阅读拓展资料

  • 资源类别:七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20k
  • 浏览次数:1029
  • 整理时间:2021-08-23
  • 大渡河畔英雄多
    杨得志
    一九三五年,我在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当团长。那年五月,我们强渡川滇边界的金沙江,到了四川西部的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河宽三百多米,水深十几米。大渡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困死在那里,一面派遣几十万大军从后面追击,一面抽调“精悍部队”扼守大渡河和泸定桥。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实现北上抗日的计划,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红一团接受了渡河先遣任务。出发以前,首长指示说:“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关系着十万红军的生命!”
    渡河以前,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经过侦察,知道敌人布置了好几团的兵力:三个所谓“骨干团”在泸定桥附近,一个团在安顺场对岸把守渡口(主力在下游十五里处),两个团在下游三十里处防守。经过分析,选定安顺场做我们的渡口。
    安顺场在大渡河西南岸,那里有敌人两个连守着,只有一只渡船。红军要强渡过去,先得消灭南岸敌人,夺取渡船。我们冒雨行军一天一夜,深夜十点多钟赶到离安顺场十多里的一个大山坡,等待命令。一天一夜一百四十多里的急行军是够疲劳的了,战士们一停下来就倒下呼呼地睡着了。我乘部队休息,找附近的老乡了解情况。不久接到指挥部的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渡船,强渡大渡河。我和团政委研究后决定:一营随我行动,抢夺安顺场;二营由政委带领,到下游十五里敌人团主力的对岸,佯作渡河,牵制敌人主力;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我们的决心很快变为部队的行动,疲劳的战士从泥地上爬起来继续行军。靠近安顺场的时候,一营三个连分成两路,象两把尖刀刺向敌人。
    安顺场的守敌做梦也不会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我们的尖兵排和敌人的哨兵接触的时候,哨兵问:“那一部分的?”他们还以为我们是他们自己人呢。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的吼声象春雷似的响彻夜空。
    呯!敌人慌乱地开枪了。可是已经晚了,四面都是我们的火力。不到三十分钟,我们就占领了安顺场。
    我坐在一间小屋里正为渡船伤脑筋,突然听到外边有人喊“哪一个?”通信员一听声音不对,急忙拿起枪来跑出去。果然是敌人,他们摸不清我们的情况,乖乖地缴了枪。原来这几个敌人是管船的,我急忙叫通信员把他们送到一营去,想法把那只唯一的渡船弄到手,那只船成了我们渡河的唯一希望。
    可是没有船工,还是没有法子渡河。只得推到第二天。我一夜没合眼。渡河!渡河!我满脑子是渡河。我想到首长的话,心里十分焦急。
    第二天好容易从周围的山沟里找到十几个船工。他们答应把我们送过河去。我们决定按时强渡。一只渡船不可能把全部战士都渡过去,只得挑选少数人。可是挑选谁呢?我把挑选渡河人员的任务交给一营营长孙继先同志。
    孙继先同志一下子被战士们围住了。他们知道要组织渡河奋勇队,谁都想当个渡河先锋。一个钟头过去了,还是不能决定由哪些人去。孙继先同志向我请示怎么办,我立即告诉他:“从一个单位里派人去!”
    孙继先同志决定从二连里派十几个人去,二连集合在屋子外边的场地上。场子上静得很,只能听到河边的水声。“熊尚林,曾会明,刘长发,张克表┅┅”叫到名字的都松开紧绷着的脸,流露出满意的神情。十六个名字叫完了,勇士们集合在一起。我看看他们,一个个都像生龙活虎,觉得孙继先同志眼力真不错。突然哇的一声,一个战士从队伍里冲出来,嚷着“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他一边哭一边嚷,向营长那里跑。孙继先同志看了看,他是二连的通信员。“去吧!”营长感动地说,例外地批准他参加渡河奋勇队。通信员听到营长允许了,赶紧擦去眼泪,飞也似的跑到十六个人的队里。
    十七个勇士,每人背一支短枪,一支花机关枪,带一把大刀,五六个手榴弹,还带着工作器具,由二连连长熊尚林同志担任队长。
    严重的时刻来到了,熊尚林同志带领十六个同志跳上了渡船。岸上的同志们喊道:“同志们!十万红军的生命就在你们几个人的身上!坚决渡过去,消灭敌人!”渡船在这热烈的鼓舞中离开了南岸。
    敌人惊慌了,向我们的渡船开火。“打!”我们的炮兵向敌人开炮了。通通两下,敌人的碉堡飞到了半。我们的机枪和步枪也发挥了威力。枪弹象暴风雨一样袭击着对岸。  
    船工们一浆连一浆地拼命划着,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船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浪花。几乎岸上所有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突然,猛地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渡船剧烈地晃荡起来。我非常着急,差点叫出声来。幸好渡船随着巨浪颠簸了一阵,慢慢地平静下来。渡船继续在前进,越来越靠近对岸。只有五六米了。勇士们都站上船头,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往岸上跳。
    对岸山上突然滚下一个手榴弹,一个滚雷,轰轰两下,冒起一阵浓浓的白烟。敌人就从小村庄里冲出来。
    敌人不下二百,我们只有十七人。奋勇队背水作战,情势非常紧急。“给我轰!”我命令南岸早已准备的火力。轰!轰!迫击炮弹不偏不歪地在敌群中开了花。接着重机枪延伸射击,枪弹象雨点似的飞向对岸。“再来一个!打,狠狠打!”阵地上扬起一片呼声。敌人溃退了,慌乱地四散逃命。“打!打!延伸射击!”我再一次下命令。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上去,占领了渡口工事。
    渡船很快回来了,由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一些同志赶忙登山去。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支援第一批登陆的同志!”我向营长这样叮咛。
    船飞速地向北岸前进。山上的敌人又向河心射击。敌人孤注一掷,企图组织全部火力挡住我们的后继登陆部队。渡船在浪里颠簸着,渐渐地驶到岸边了,突然一梭子机枪子弹打到船上。就见一个战士捂着他的胳臂。显然是受了伤。渡船飞快地往下滑去,滑了几十米,“砰!”的一下撞在一块大礁石上。我焦急地望着,只见几个船上用手撑着石岩。礁石两边的水很急,要是渡船再往下滑,到礁石下游急流汇合处非翻身不可。“撑啊!”我紧张得心都要崩了。突然从船上跳下四个船工来,趟着水用背顶着船,船上四个船工用竹篙撑。速度极慢,几乎十分钟还推进不到一米。头顶上子弹呼呼地响着。十分钟,又是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才推进了一半。足足一个小时才靠岸,我这才虚了一口气。
    一阵炮响,敌我火力又接上了。敌人又是一阵滚雷,并且吹起号子发动冲锋。“继续射击”我命令南岸火力压住敌人。炮弹、机枪弹一批又一批地射到对岸,步枪射手们也努力瞄准射击。敌人在烟幕中仓皇逃命。
    这时候,我们的勇士们一起冲上去,手榴弹、枪弹一齐打过去,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敌人被杀得溃不成军,拼命往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过了一会,那只唯一的渡船又回到了南岸。于是,由我带领几名重机枪手坐船到对岸,扩大战果,巩固阵地。这时候天色已有些晚了,渡船连续往返,一船又一船的红军都安全地到了对岸。我们又乘胜追击敌人,在下游又缴了两只船,渡河加快了。到第二天上午,全团安然渡过了大渡河。
    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有力地配合了左翼兵团强夺泸定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事迹将同其他光荣的革命事迹一起,永远记入革命史册。
    注释:①本文选自1957年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有改动。
    回忆翻越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杨成武
    我们红四团完成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后,乘胜向西北疾进,连续占领北龙坪、天全等地,六月十一日下午,进抵四川边境宝兴县属的大跷碛。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横挡住我们的去路。
    夹金山位于宝兴之西北,懋功(今小金)以南,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雪光耀眼。从山下望去,像是用银子砌起来的。山峰被云层笼罩着,真有“不见庐山真面目”之慨。 我们早就听到过许多夹金山奇险的传说,但是,哪怕它再奇险,我们也决心以前卫团的英雄姿态跨过去,为数万英雄红军开辟出前进的道路。
    为了取得爬雪山的常识和经验,我们组织了几个工作组,深入当地居民访问。年长的老乡谆谆告诫我们:早晨、晚上切勿过山,这时,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山岚四起,遮蔽天日。要通过,必须在上午九时以后,下午三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气;还得拿根拐棍,借力爬山。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身上只穿一件单衣。这里居民既少又穷,烈酒、辣椒无法买到,能找到的只是每人一根木棍。看来,我们只能以内心的革命烈火去战胜雪山的严寒,用手中的木棍去征服雪山的艰险。
    我们把爬雪山将要遇到的困难详细地向部队作了交代,要大家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到爬过雪山不拉一个人,不掉一匹马。
    战士们豪迈地说:“乌江我们最先强渡,泸定桥是我们亲手夺过来的,敌人的层层截击都被我们突破,量这座夹金山也只能乖乖地驯服在我们的脚下。”
    “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扶的抬着走,让每个战友安全越过夹金山!” 十二日清晨,在洪亮的集合号声中,部队从邻近的几个小村落向大跷碛村集结,进行翻雪山前的动员。每人手中拿着一根木棍,有的小心翼翼地夹在腋下,有的兴致勃勃地上下挥舞。随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声,无数根木棍一齐指向天空,像平地竖起的一片无叶的树林。
    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了。来到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冻得邦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们一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环视,险峻情景,使人怵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险峻的雪壁,路中间是晶亮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先头班用刺刀在雪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就手拉着手,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谨慎地前进。行进间不时响起惊喊声,喊声起处,立刻就有成群的人用木棍、绑腿帮助掉进雪岩的同志往上爬。』救出来的人,很快拍打干净身上的雪块,又继续前进。
    山上雾霾弥天,时浓时淡,人行其中,宛如腾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单薄 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刮着。我们浑身哆嗦,牙齿打战,就是把所有能披的东西都披在身上,也无济于事。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人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候,要是有谁停步坐下,就会永远起不来。因此,每人都拚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将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核桃大的雹子劈头劈脑地打来,打得满脸肿疼。我们只好用手捂住脑袋向前走。
    冰雹过后是万里晴空,阳光耀眼。到了山顶,举目一望,只见千里冰雪,银峰环立,除开山峰上几根孤零零的电线杆和少数民族竖起来的“旗杆”以外,是一片琼玉世界。俯视山下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蜿蜒而上,把这个一望无边的琼玉世界划成两半。此一情景真是:
    天空飞鸟绝,群山兽迹灭。
    红色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山顶上的一段道路是曲折的盘道,绕着夹金山的主峰,蜿蜒而过。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紧张搏斗,我们全团人马都安全翻过山顶,无一掉队。下山时,已不像上山那么吃力,山歌声此伏彼起,荡漾山谷。战士们好像要让高傲的夹金山认识认识它的征服者的英雄气概。
    下至半山,在路边的山坡上,有一群群的长牦牛在悠然戏逐。这是我们在跨越夹金山的过程中第一次看见的动物。它们发觉浩浩荡荡沿山而下的队伍,吓得四散奔跑。
    将到山脚,一条深沟切断去路,我们只得沿着沟边绕道而下。突然山脚下响起一阵枪声,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手中武器,准备向前冲杀。
    团长和我跑向前卫班,观察前面的情况。从望远镜中看见山下不远是一个颇大的村庄,在村子周围的树林中,影影绰绰地有不少人来回走动,他们身上背着枪,头上戴军帽,显然是一支军队。是什么军队?说是敌人吧,他们并没有向我们射击;是自己人?我们是前卫团,前面再没有自己的部队了。这一情况着实使我们纳闷。团长和我研究后,立即派出三个侦察员去探明情况,并试着叫司号员用号音同他们联络。他们回答了,但从号音中也判断不出是敌是我。我们又叫人大声向他们喊话,因距离太远,对方听不见,我们只得以战斗姿态向前推进。忽然,山风送来了一阵很微弱的呼声,我们屏息细听,还是听不清楚字句。于是我们加快速度前进。渐渐地,这声音越来越大了,仿佛听见是“我们是红军1红军?真的是红军?我正在半信半疑,一个侦察员飞奔回来,他边跑边喊:
    “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呀!”
    “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来了!”
    与此同时,山下也传来了“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清晰喊声。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震得山谷抖动。万想不到就在这个夹金山下,会见了我们日夜盼望着的亲人——红四方面军的同志!
    我们蜂拥而下,同四方面军的同志紧紧握手,热泪夺眶而出,长时间地沉醉在欢乐中。二百多天,一万多里的征战,我们遭遇到的是敌人的层层堵击和想象不到的重重困难。此刻突然和另一红军主力,最亲密的同志会合了,我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欢欣若狂!
    我们欢呼着涌进达维村,四方面军的同志忙着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我们祝八十八师的首长立即来看我们,同战士们欢谈,还送给我们三十担粮食,做面葫芦慰劳我们。村头村尾的每一角落都有一群群的战士在愉快地交谈,互相询问情况。两支红军主力的会师,对一、四方面军的每一个同志,都是极大的鼓舞。当同志们相互进一步了解到对方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的经历后,就更增加了革命的胜利信心。
    晚上,我们在达维村的广场上开了一个会师联欢晚会。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天空,战士们的脸上闪射出欢乐的光辉。在四川民歌、评书、兴国山歌……的间隙中,连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这歌声,这欢呼声,不仅道出了红军战士心头欢腾的情绪,而且是一支雄伟的历史进行曲,它向全国人民宣布:红军的两大主力已汇成一道巨大无比的洪流。
    当夜,团长王开湘同志和我睡在四方面军同志为我们准备好的床上。在漫长的征战途中,从来没有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睡过。然而,我们久久不能入睡。会师带来的欢乐情绪在我们心头奔腾起伏。后来,我们干脆来个“长夜话”,时而谈起经历过的惊涛骇浪,时而谈起革命的美好远景。……
    次日,晨曦初露,我们即辞别了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八十八师的首长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出发。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向懋功、毛儿盖继续前进。
    倔强的小红军
    陈靖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永远的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标签
    wsc0409

    wsc0409

    0

    0

    0

    img

    6 老山界课外阅读拓展资料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