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语文6 最后一课 教案
  • 资源类别:七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48k
  • 浏览次数:1341
  • 整理时间:2021-08-02
  • 6最后一课
    主备课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阅读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情境朗读法、文本细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三)研读课文
    1、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贪玩、怕提问、但有点懂事和主见。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2、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3、小弗郎士在文中的作用。
    4、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5、 解题:
    【个性修改】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 拓展阅读:
    (1) 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五)、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6)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课后反思:通过朗读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孩子的爱国情怀。学生初读掌握了欣赏小说的方法。
    标签
    img

    6 最后一课 教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