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本文由 808182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 资源类别:四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未知
  • 浏览次数:1477
  • 整理时间:2021-06-24
  •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 名言引路,初识“伽俐略”。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1、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名言。


    2、 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则名言


    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


    (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


    (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要求语言简练)


    (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简表)


    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二.紧扣“文本”,走近“伽俐略”。


    1、名言中导入


    师:同学们,要真正认识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伽利略年轻时一次举世闻名的经典实验,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个科学家吧!这个实验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一举成功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


    (1)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出示试学要求一:


    a.思考:伽利略曾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作者为什么在课文开头只介绍“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b.从这段文字的介绍中,你觉得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伽利略。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不寻常、辩论家”认识到伽利略在读书时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为下文的大胆质疑埋下了伏笔。)


    2、对比中品读。


    学生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出示试学要求二:


    a.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事件想想名言中“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指什么?


    b.伽利略和当时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试学后,教师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①.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②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③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④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过渡:人们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而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却敢提出与他截然不同的观点。伽利略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课件出示:“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①.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请一学生先读)可以算一算,画一画,他得出了哪两种结果:


    (1)______


    (2)______


    ②.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指名说。总结: 由一个事实得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是自相矛盾(一慢一快)。板书


    ③.(说得这么好,请你也读读这一段话,让我们回味一下怎么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才提出这样的问题。


    ④.你知道你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怀疑,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危险吗?


    ⑤.拓展资料:十六世纪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的事例。


    小结:从伽利略大胆质疑的想法中,你又感受到他是一个(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家。


    过渡:是的,从同一句话中就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无疑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存在问题!难道伽利略就单通过文字推理推测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吗?他还做了些什么?


    3、 试验中感悟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4、5、6自然段


    (1) 出示试学要求三:


    a.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伽利略都做了些什么?


    b. 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2) 试学后检测交流。


    *课件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a.做一次试验不是就够了吗,干吗反复做许多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b.想象:


    当伽利略第一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也许会想:是我(     ),还是(    )?


    当他第(   )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想:也许是我(       ),也许是(         )?


    当他第(  )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小结:是啊,他考虑的那样周密,又是那样的细致,从这里,你又觉得伽利略是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过渡:25岁的年轻教授向学生宣布实验结果后,仅仅完成了他试验的第一步,因为他还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其,目的何在?


    ①.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课件出示: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小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来验证,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实验,他真是一位(执着追求)的科学家。


    ②.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③.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让学生想象此时人们的心理活动:


    a.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_.


    b.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但________才是胜利者。


    c.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____________,现在无情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中提升


    ①.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最后的句子:尽管伽利略的公开试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痴迷信奉于亚里士多德的人们,但是他终归还是让人们明白了:


    *出示课件:


    a.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b. 原来亚里士多德这位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②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为第2句?为什么? 

       (“像…这样…”不能删:因为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还有其他伟人,所有人,如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老师、父母,尽管知识比我们丰富,懂得多,说的话有时也不一定全对)。 

    ③朗读练习


    ④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⑤.让我们永远记住伽利略,记住伽利略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如刚走进这个经典的故事之前我们读到的——读


    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总结全文:伽利略做公开试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课后延伸,缅怀伽利略


    活学:


    1、伽利略敢于质疑、执着追求,不仅向世界宣告了一个科学道理,更给了人们许多许多的启示。随着两个铁球的同时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胆大妄为的人,那些责备他固执的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的方法,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


    2、课外阅读《伽利略的女儿》


    808182

    808182

    0

    0

    0

    img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