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978261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
咏雪 1教案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咏雪》选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蒋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对自由。)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
觉得郁闷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晋史》,偷懒的时候,不媒妨读一读《世说新语》。那些名士风流,狂狷有之,潇洒有之,不羁有之,听得女人们直流口水,恨不得嫁个五六七八个才好,能拍拍拖也是好的呀。
其实,两晋也有女名士。东晋某年的冬日,大雪纷飞,谢安转身问侄子谢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玄毫无诗意地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幸亏其妹道韫聪明,随即口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候,道韫才不过七八岁,十足的小人精。后来,她嫁给了王家的王凝之,一次,小叔子王献之舌战群儒,终于力不能敌。谢道温端坐在青绫幕障之后,引经据典围绕王献之的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
后来,贼兵孙恩造反,杀到门前,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谢道韫早已训练婢仆们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虽勇而力不能敌,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孙恩要杀掉谢道韫的小外孙,谢道韫厉声地喝住了。孙恩早慕她之名,见她义正辞严,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虽然谢也是节妇,到底见识不同,当时的会稽太守刘柳专程到她家求见,谢道韫久闻刘柳的才气,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来和刘柳相见。两人惺惺相惜,果然相互敬服。
谢道韫聪明机敏、才学过人、勇敢果断,而且品味高雅,懂得享受生活,正是我心目中的十全十美。但是且慢!一介女流是如何修炼出这种气度的?事实是,晋代极讲究身世种姓,谢道韫的联姻,连接了王、谢两家最显赫高贵的门阀。她身后,是一众成佛成仙的牛人,她就生活在一个极品的“牛棚”(牛人之棚)里。耳濡目染,难免也是周身都是仙气了。
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风流了得,大枭雄桓温就对谢奕极其欣赏。一次,谢奕喝高了,追着桓温喝酒,桓温不胜酒力躲到自己内室,不料谢奕不依不饶,追过去逼着桓温把酒喝完,结果自己先醉倒在他们家的床上睡了整整一天;
她的叔父谢安,临危不惧出了名。淝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他不动声色,一直端坐把棋下完;
她的叔父西中朗将谢万,手握重兵,威震一方,一直刻意模仿谢安的风度;
她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
她的亲哥哥谢玄,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
她的公公王羲之,超级书法家,也是格调大师,早早归隐了:他常常搞怪,袒腹东床,用字换鹅,又玩曲水流觞,他的《兰亭集序》、《丧乱帖》,有人说是五百年才出一个,不对,要我说,我想是一万年;
她的小叔王徽之,就是那位雪夜访友,到了人家家门口却溜了的妄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然而,这样的人脱略形迹,讨人喜欢;
另一个小叔是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也是个超级书法家。最大的缺点是太尽心朝政,太殚精竭虑,太不注意身体了;
她的丈夫是王凝之,家学渊源,甚工草隶,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行止端方。虽然名气一般,但也决非庸才……
所以,虽然谢道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对她的王凝之并不十分满意。但幸福本是相对论,她的一点委屈,在世人看来,已经是天使在为玫瑰花的枯萎洒泪了——身不福中不知福。
我也郁闷,但不是像她那样晒命,而是因为,我们身后,没有牛人,只有一些伪神;我当然成不了大师,只好一路平庸下去了,不能怪我。
附录: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其父是晋安西将军谢奕,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咏雪》选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蒋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对自由。)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
觉得郁闷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晋史》,偷懒的时候,不媒妨读一读《世说新语》。那些名士风流,狂狷有之,潇洒有之,不羁有之,听得女人们直流口水,恨不得嫁个五六七八个才好,能拍拍拖也是好的呀。
其实,两晋也有女名士。东晋某年的冬日,大雪纷飞,谢安转身问侄子谢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玄毫无诗意地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幸亏其妹道韫聪明,随即口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候,道韫才不过七八岁,十足的小人精。后来,她嫁给了王家的王凝之,一次,小叔子王献之舌战群儒,终于力不能敌。谢道温端坐在青绫幕障之后,引经据典围绕王献之的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
后来,贼兵孙恩造反,杀到门前,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谢道韫早已训练婢仆们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虽勇而力不能敌,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孙恩要杀掉谢道韫的小外孙,谢道韫厉声地喝住了。孙恩早慕她之名,见她义正辞严,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虽然谢也是节妇,到底见识不同,当时的会稽太守刘柳专程到她家求见,谢道韫久闻刘柳的才气,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来和刘柳相见。两人惺惺相惜,果然相互敬服。
谢道韫聪明机敏、才学过人、勇敢果断,而且品味高雅,懂得享受生活,正是我心目中的十全十美。但是且慢!一介女流是如何修炼出这种气度的?事实是,晋代极讲究身世种姓,谢道韫的联姻,连接了王、谢两家最显赫高贵的门阀。她身后,是一众成佛成仙的牛人,她就生活在一个极品的“牛棚”(牛人之棚)里。耳濡目染,难免也是周身都是仙气了。
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风流了得,大枭雄桓温就对谢奕极其欣赏。一次,谢奕喝高了,追着桓温喝酒,桓温不胜酒力躲到自己内室,不料谢奕不依不饶,追过去逼着桓温把酒喝完,结果自己先醉倒在他们家的床上睡了整整一天;
她的叔父谢安,临危不惧出了名。淝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他不动声色,一直端坐把棋下完;
她的叔父西中朗将谢万,手握重兵,威震一方,一直刻意模仿谢安的风度;
她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
她的亲哥哥谢玄,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
她的公公王羲之,超级书法家,也是格调大师,早早归隐了:他常常搞怪,袒腹东床,用字换鹅,又玩曲水流觞,他的《兰亭集序》、《丧乱帖》,有人说是五百年才出一个,不对,要我说,我想是一万年;
她的小叔王徽之,就是那位雪夜访友,到了人家家门口却溜了的妄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然而,这样的人脱略形迹,讨人喜欢;
另一个小叔是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也是个超级书法家。最大的缺点是太尽心朝政,太殚精竭虑,太不注意身体了;
她的丈夫是王凝之,家学渊源,甚工草隶,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行止端方。虽然名气一般,但也决非庸才……
所以,虽然谢道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对她的王凝之并不十分满意。但幸福本是相对论,她的一点委屈,在世人看来,已经是天使在为玫瑰花的枯萎洒泪了——身不福中不知福。
我也郁闷,但不是像她那样晒命,而是因为,我们身后,没有牛人,只有一些伪神;我当然成不了大师,只好一路平庸下去了,不能怪我。
附录: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其父是晋安西将军谢奕,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
上一篇6 老山界教案
- 06-05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教案
- 06-05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1
- 06-05七年级下册语文逢入京使 教案2
- 06-02七年级上册语文19.动物笑谈
- 06-02七年级上册语文21《皇帝的新装》教案
- 06-01七年级下册语文12《卖油翁》导学案2
- 06-01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 教案2
- 05-31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荷叶 母亲 学案
- 05-31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1
- 05-31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