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本文由 zhang847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 资源类别:七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14k
  • 浏览次数:1341
  • 整理时间:2021-01-14
  •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古代诗歌四首》,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
    1、曹操是  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  》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  ) ⑵山岛竦峙(  )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  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  ,写静景的诗句是  。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 。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6、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
    1、王湾是  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  ,从内容上看它属于  诗。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次北固山下  ⑵客路青山外  ⑶风正一帆悬  ⑷乡书何处达 
    1、 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四、《天净沙·秋思》第一部分:
    1、在《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本散曲被后世诗评家誉为  。
    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枯藤老树昏鸦(  ) ⑵古道西风瘦马(  )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读本诗文意把握,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6、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8、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食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优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第二部分: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向;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至少四个)
    参考答案:
    《观沧海》第一部分:1、东汉 曹操 2、《步出夏门行》《乐府诗集》3、⑴jié ⑵zhì
    4、⑴多么 ⑵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5、观 实景 虚景 6、“若”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7、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草木丛生;百草丰茂 8、D 9、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1、C
    2、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参考答案: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   _、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5、   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
    6、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唐朝 五言律诗 羁旅 2、⑴路途中停留 ⑵旅途 ⑶风顺而和 ⑷家信 3、诗人泛舟车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湖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陆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更多的是放眼山川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境。
    4、D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是顺利地。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 7、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8、时序的交替,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D 2、潮水满涨,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挂起。
    《天净沙 秋思》第一部分:1、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⑴hūn ⑵shòu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4、A 5、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6、A 7、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8、D 《天净沙 秋思》第二部分:1、B 2、C 3、东风、麦苗、杨花、柳絮、小草、嫩芽等
    zhang8479

    zhang8479

    3

    2

    0

    img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