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185412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八年级下册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读: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或者自读,或者听读。
记:通过做题,掌握要点。
1、给下列字词注音:
丁肇中( ) 埋没( ) 彷徨( ) 儒家( )
授予( ) 不知所措( ) 袖手旁观( )
2、请把以下词语按照你的理解填写在句子前的括号中。
致知;格物;清谈;一帆风顺;袖手旁观;彷徨;正心;齐家
( ):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 ):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 ):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心要端正。
( ):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 ):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 预时3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熟读课文,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研讨内容
随堂笔记
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面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
1、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展示方案:先在段前加序号,多次阅读课文的内容,根据问题所给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展示方案:请阅读课文,找出问题所在的相应位置,并把观点概括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建议:直接讲解法。
3、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何重大的意义?
展示方案:请阅读课文的相关部分,找出问题的具体位置,并概括主要内容。
模块三:练习训练 (预时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阅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温故知新。
讲学稿:
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读: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或者自读,或者听读。
记:通过做题,掌握要点。
1、给下列字词注音:
丁肇中( ) 埋没( ) 彷徨( ) 儒家( )
授予( ) 不知所措( ) 袖手旁观( )
2、请把以下词语按照你的理解填写在句子前的括号中。
致知;格物;清谈;一帆风顺;袖手旁观;彷徨;正心;齐家
( ):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 ):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 ):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心要端正。
( ):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 ):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 预时3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熟读课文,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研讨内容
随堂笔记
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面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
1、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展示方案:先在段前加序号,多次阅读课文的内容,根据问题所给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展示方案:请阅读课文,找出问题所在的相应位置,并把观点概括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建议:直接讲解法。
3、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何重大的意义?
展示方案:请阅读课文的相关部分,找出问题的具体位置,并概括主要内容。
模块三:练习训练 (预时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阅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温故知新。
讲学稿:
上一篇22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下一篇18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 12-28下册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