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
  • 资源类别:九年级教案
  • 所属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19k
  • 浏览次数:1329
  • 整理时间:2020-12-03
  • 《创造宣言》学案
    课前积累
    一、作文写作素材
    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上节精要复习
    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 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 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 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
    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2、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一、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二、文学常识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驳论性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的文章。  
    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二部分( )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 )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二、再读课文,分析鉴赏
      1、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2、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3、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  
    三、重点段落赏析训练
    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注〗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答:五种错误的观点:①_____ ②____ _
    ③_____ ④___ _⑤___ _(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得出的结论:_______ (不超过12 )
    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 
      答:  
    4.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 
      答: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本课小结
    本文作者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拓展延伸
     轻松一刻,随你心意,想做就做。
    温馨提示:请课下做
    下面测查想象力的题目,请如实回答,并根据所得分数查阅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分数记录下来。
    1、你不得已要说一个谎话时 A:总是慌乱,不抱有希望,结果让对方听出你是在说谎〔1分〕
    B:编造的过于详细,结果引起对方的怀疑〔3分〕 C:话讲得恰倒好处,令人信服〔5分〕
    2、你相信自己的谎言吗? A:相信〔5分〕 B:不相信〔1分〕 C:差不多相信〔3分〕
    你来的时候,人们突然不说话了,你认为 A:他们准是在谈论你〔5分〕 B:这是谈话中的正常间断〔1分〕 C:他们是在与你打招呼〔3分〕
    3、你对别人倒霉、失意的经历的反应是 A:流眼泪〔5分〕 B:同情〔3分〕 C:厌烦〔1分〕
    4、你受到批评时 A:你完全拒绝批评〔1分〕 B:你认为这些批评是合理的,正当的〔3分〕 C:你觉得做的事情总是不对的〔5分〕
    5、你晚上外出消遣时 A:总是在你熟悉、喜欢的地方〔1分〕 B:每次都试一试不同的地方〔5分〕 C:有时换新的地方〔3分〕
    6、在你盼望什么人来时,而他却时时不到 A:你担心他出了什么交通事故〔5分〕 B:你会假定他被什么事情耽搁了〔1分〕 C:你至少在一小时之内不会担心〔3分〕
    7、你在剧院或影院看演出时哭过吗? A:哭过〔5分〕 B:没有哭过〔1分〕 C:已经有多年不哭了〔3分〕
    8、如果你晚上孤身一人 A:你觉得害怕〔5分〕 B;觉得不烦恼〔1分〕 C;有点怕,但是又能够消除〔3分〕
    9、听鬼神故事时 A:会使你发笑〔1分〕 B:会令你感到毛骨悚然〔5分〕 C;会使你对超自然的事情感兴趣〔3分〕
    10、你盯着有图案的墙壁纸时 A;要是看了很长时间你还能看的出其中的格局〔5分〕 B:你不怎么注意他〔1分〕 C;你只不过单纯注意它的设计图样〔3分〕
    11、你在一处陌生地方睡觉被奇怪的声音弄醒时 A:会想起鬼〔5分〕 B:会想到夜盗窃〔3分〕 C:会想到是热水管〔1分〕
    12、交友时 A:尽管你们相识不久,你认为对方是有理想的〔5分〕 B:你想使你交往的人进一步理想化〔3分〕
    C:你看的出你喜欢的人实际上很漂亮〔1分〕
    13、当你在看有一篇熟悉的小说改编成影片时 A:你通常想到看电影更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1分〕 B:你通常觉得自己很失望〔5分〕 C;你发现这个故事由于电影的特点而改变了〔3分〕
    14、你空闲时 A;能够以思考为自娱〔5分〕 B:要是能够找到事情做会觉得很快活〔1分〕 C:要是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考虑,觉得很高兴〔3分〕
    15、、你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A:经常有〔5分〕 B:有时有〔3分〕C:实际上从来没有〔1分〕
    16、要是你知道你打算买的那幢房子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子 A:如果这个地方对你很合适,你还会买吗?〔1分〕 B:你会立即放弃买这幢房子吗?〔5分〕 C:你会想到这种事情会不会在你身上发生吗?〔3分〕
    17、你在心里改写过小说或电影的结局吗 A;只是这个故事给你很深印象时才会想过〔3分〕 B:经常如此〔5分〕 C:从来没有〔1分〕
    18、在讲述你自己的经历时 A:你总是夸大其词以便把自己的经历说的更好〔5分〕 B;坦率地叙述自己的经历〔1分〕 C:只修饰某些细节〔3分〕
    19、你幻想吗? A:经常〔5分〕 B:有时〔3分〕 C:很少〔1分〕
    20、你幻想的时候 A;能够虚构出大量的详细错综复杂的事情〔5分〕 B:只能模糊地想出一些中意、合乎需要的情节〔1分〕 C;偶而能够把某些细节安插进去〔3分〕
    21、看报纸时发现这样一条信息:饥饿的第三世界 A:你会迅速翻过不看〔1分〕
    B: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食欲〔5分〕 C:你告戒自己应该为其做一些什么〔3分〕
    22、你能在想象中与别人交谈吗? A;只是在辩论之后才能〔3分〕 B;不能〔1分〕 C:经常这样〔5分〕
    23、强烈的视觉意象总是伴随着你思考吗?
    A:通常如此 〔5分〕B:很少〔1分〕 C:有时〔3分〕
    24、你认为自己 A:对于冒险很有经验〔5分〕 B:对冒险不感兴趣〔1分〕 C:对冒险感兴趣,但不总是很有信心〔3分〕
    25、如果一个孩子给你讲述了他一个想象中的同伴的故事 A:你完全进入他的幻想〔5分〕 B;你会告诉他说谎不对〔1分〕 C:你只是宽容地微笑以一下〔3分〕
    26、当你心里想着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时 A:你能完全清楚地听到这首歌〔5分〕 B:你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3分〕 C:你得小声唱才能想起来〔1分〕
    27、当你发现邻居被盗窃时 A:你会查看自己门上的锁是否牢固〔1分〕 B:你想买一只看家狗〔3分〕 C:你想买一支枪〔5分〕
    28、你能否假设你可能会遇到像坐牢这类麻烦事情吗? A;不能〔1分〕 B:在情况稍有不妙时可以想象到〔5分〕 C: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做不到〔3分〕
    评介:
    总分在30——150分之间,总的来说是分数越高,想象力就越强;
    30——50分,这类人的想象力是弱型,令人十分遗憾,似乎一点督不能进入想象的世界。这类人可能都很注重于实际情况,很现实,不喜欢幻想。尽管如此,这类人也会对自己的想象力弱而感到失望;
    51——74分,这类人不太喜欢想象,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只要可能,总是尽力消除幻想。人们可能对这类人的冷静讲究实际的做法表示赞赏。尽管如此,这类人也失去了想象本可以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75——109分,这类人具有想象力,甚至可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事情做的很有效果。想象会给这类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这类人的想象力还为他们的见识所限制,所以应该努力扩大这类人的视野,向高度想象迈进; 110——129分,这类人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有时他们的想象过于丰富,对周围的事物过分敏感。另一方面,这类人可能具有较高的艺术天才,每当设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时,便产生一系列丰富的想象;
    130——150分,这类人具有相当强的或者说过于风骨的想象力,拥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  四、结构分析  
    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答案: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讲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驳论性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的文章。  
    2、驳论文有什么特点?  
    答案: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  
    讲解:驳论文除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3、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讲解: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4、文章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答案:本文是驳论文,所以以驳论为主,作者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结构文章。  
    讲解:作者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5、全文可分三部分,请简要分析各部分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是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是驳斥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第三部分表明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讲解:  
    第一部分(1~3)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二部分(4~10)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11)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6、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案:主要用了例证法。  
    讲解: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形象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例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等等。 
     7、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答案:作者反驳五个错误观点。  
    讲解: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8、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  
    答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讲解:通过大量的例证很自然的引出自己的观点,揭示出文章主旨。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2.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答:五种错误的观点:(不超过20个字)) 
      答: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答“等死而已”不算对〕。 
    意思对即可。答对四个得1分,五个全对得2分。 
    意思对即可。“处处天天人人”1分,“都能创造”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 
    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不超过12字) 
    3.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 
    答: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1分) 
    “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1分)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2分)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 
      答: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际,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4分) 
    :答案为B、E
    标签 创造宣言
    上一篇12词四首
    wahzg1314

    wahzg1314

    0

    0

    0

    img

    20《创造宣言》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