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1976062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八年级上册语文时事类素材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
时事类素材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4则)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时许,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区停下,一年轻女性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内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野生动物园现在已被勒令停业整顿。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内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优秀作文:
老虎,唤醒规则意识
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由众多群体组成,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必要的。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食人事件,园方和上级部门固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游客藐视规则。因此,老虎再次唤醒我们的规则意识。藐视规则,害人害己。纵然事出有因,但你无视规则,任性下车,最终酿成悲剧。国人常常视规则为儿戏,“中国式”过马路便是一个例证。凑齐一撮人就大摇大摆的过马路,眼里丝毫没有对交规的敬畏,礼仪之邦的风范不复存在。回到女游客身上,既然事先与园方签订协议,却轻易下车,归根结底还是规则意识的淡忘与藐视。也许,她觉得自己一向违规都无大碍;也许,她只是一时冲动,但都不能成为藐视规则的借口。最终被坚守动物规则的老虎咬死,这是对侥幸心理的惩罚,对藐视规则的讽刺,却搭上了自己的娘亲,何必呢?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站在女子家人的角度思考,看到女子冒着生命危险下车,应该及时有效制止,即使她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也应该重视别人的生命。家人盲目施救,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搭上自己性命。如果丈夫不够理性,岂不是一家三口都丧命虎口。因此,丈夫没有盲目施救,值得肯定,无可厚非,但愿多一些理性和责任。
遵守规则,源于敬畏。规则值得每个人的敬畏。或许你守了一辈子规矩也得不到什么,但你必须坚守;或许你常违反规矩也无伤大雅,但你是幸运;又或许你一直很守规则,仅此一次违反,但你必须接受严惩的代价。因此,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有无人知,都应该慎独,不该淡忘规则,藐视规则。而应心存敬畏之心,为他人,为自己,为后代树立榜样。敬畏规则,安全保障。
诚然,发生这件事最主要的责任人是女游客,但园方和上级部门依然责无旁贷。园方作为老虎的“负责人”,应该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倘若在入园后对游客进行安全保障的话,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倘若在女子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就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制止,也许母女也不会遇难。上级部门也应该及时检查督促园方负起责任,保护好每一位游客的生命安全。?岂能监而不管,管而失责?人祸而遇难,不能只顾悲伤,更应汲取教训,唤起规则意识,唤起社会责任意识,但愿悲剧不再发生,但愿人们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美好。
【修改与点评]
1.本文最大亮点:
一是围绕中心拟题,题目表明了观点和态度;二是开篇从常言引述出材料,提出观点,表明选择和权衡;三是能够分层次展开论述,在选择和权衡中比较,展示了思辩性。四是语言朴实中不乏犀利。五是首尾照应。
2.本文最大弊端:
一是语言啰嗦,不够精炼;二是分论点不能以一惯之;三是首尾要简短而深刻。四是注意行文顺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孩玩一次石头交换糖果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糖果。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淳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
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管是“怀疑与信任”“心计与童真”,还是“得到与失去”,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得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这也就要求大家反过来思考:面对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答案可能是人性的觉醒和良知的叩问。
平时写作时,如果大家都能像这样来回地思索和诘问,文章一定会发散出理性思辨的智慧之光。文章可以先从小故事出发,延伸谈及社会大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自私自利,以至于恶被无限放大,无良商家等使得人性的底线在不断遭到践踏。救赎之路何在?“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良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使用这样的观点将会是文章的深刻而精彩之处。
优秀作文:
良知的叩问
在普世价值观中,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悖。因为个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间胡作非为,个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间横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独行。
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而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孩童最是天真无邪的,“良知”一词之于他们,恐怕是过重了吧。小女孩的真挚和善良让她的小世界单纯快乐,而小男孩的谎言却使他难逃内心的煎熬和痛楚,那是良知在起作用。我想我更愿意相信这则故事并未结束,它真正的结尾应该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将他私藏的石头悉数送给她,并向她诚恳地道歉。加上这个结尾之后,人性便会归于完整,倘若不加,我们看到的只是残缺破碎的人性。毕竟邪恶也好,后悔也罢,只是世间一隅,难以囊括万象。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小小一隅就有可能被人无限放大。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无人有此等情趣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摧花狂魔”王书金现已归案,他潜逃了十多年,内心不安,无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更是坚持认罪。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没有人能够逃过良知的叩问。曾经“红极一时”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会在“江湖”上销声匿迹,那些出卖良知的人必会受到无尽的谴责。社会弊端层见错出,这里有罪恶和鲜血,这里有悲悯和血泪,这里有无尽的潘多拉魔盒等待开启抑或永世封闭。我们用一己之力似乎难以驱退黑暗,但是我们的良知却如同火炬,薪火相传,便可铸成太阳一般的光亮。这个世界更像是来自卡夫卡的臆想,而非《一千零一夜》,我们需要良知,良知的叩问有着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力量。良知来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为有力的缰绳。“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题目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
(命题意图:本次作文意在提供一个有思辨色彩,有较大思维空间的命题。)
材料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信”、“思”。 根据语境,“信”可理解为信仰、信任、相信、持守信念等。以“信”的态度,纷繁的社会、复杂的人世可以变得简单而纯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信”是对人类社会变得更好的信心,世界因此而变得单纯美好;当然,“信”也可能会使人的认识停留于事物表层,从而作出简单判断。
“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量、思辨、思虑、审思等,是一种理性的思维状态。“思”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索,可以与生活保持审思的距离,可以与过往产生思念的空间……世界因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生活而变得丰富无穷。
“信”与“思”的关系多样:可并列共存,既“信”且“思”;可相互转化,从“信”到“思”或从“思”到“信”;也可关涉两方而重点围绕一方进行立意和构思……能围绕核心概念自圆其说即可(抓住矛盾关系:简—杂;约—丰;主观态度—认知结果。)。材料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词语:“简单”、“丰富”。两个词语对“信”和“思”的内涵起一定的限制和暗示作用,是“信”和“思”的结果呈现。“信”、“思”、“简单”与“丰富”,这四个词语应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信”则简,“思”则丰。 材料中的省略号提示我们,以“我”观世,除了“信”则简、“思”则丰以外,还有其他情形,如“疑”则乱、爱则暖……外部镜像其实来自于人心的投射。当然,就内心与外物的关系来写,也应该以材料为起点或落点。
优秀作文:
由繁入简真人生
马克·吐温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只有“信”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可能“爱”这个世界。但马克?吐温真的一辈子只有“信”而全无“思”吗?一个人到底要经历过多少“争吵、道歉、伤心”才能把世界“思索”得清楚呢?而人生到底是“丰富”好呢还是“简单”好呢?
据我的观察与了解:隐姓瞒名且生活暂安稳的罪犯往往待人最真诚最简单,做过不少坏事的人更有可能开朗热情、友好周到。有时,很怕某个年既长矣仍瞪着表面天真的眼睛看过来又看过去,或亮出表面天真的笑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间。
假如人心真是简单的,世界当然会是简单的;关键是人心一定是多思的,世界当然就丰富起来了,丰富得让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人与人之间有时竟然没有坐下来坦诚解释矛盾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动不动就大讲“人们都是简单的、社会都是阳光的、哪里哪里用会想那么多啊”的人都是有些可疑的,他(她)要么未经世事,要么精明如纯。没有利益(职位、名誉、面子、声望、金钱)影响或牵扯时,人人当然都会是简单的,所以,萍水相逢、随波而散的朋友往往被长久牵挂;而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好朋友则可能争得面红耳赤、面破血流很快形同陌路;人人都想证明自己,人人都有一个或高或低的自我定位,你不想争也有机制要求你争,况且你也不可能甘心事事落后、时时落后。
山不转水转,风不动幡动,幡不思而心在思。你思我思,领导又思,于是世界就过于丰富多彩起来。人最不了解的可能是自己。王阳明反复讲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安徒生在自传《我的一生》中如实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攻击信,他立刻想到了肯定是某某人干的。但安徒生接下来所写的一句话让人沉思:“鄙劣的念头人人都有。我也是。”承认鄙劣的人,才有可能写童话;他的许多童话,其实是写给成年人的。他“思”过,所以他丰富;他丰富过,所以他最终走向了简单。最后,他还是决定有保留地“信”这个世界。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熟人给你带了一万种好处。在熟人社会,从生到死,什么事情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要求人,想升迁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构成了一幅中国式的“求人图卷”。
也有人说,熟人会给你带来十万种坏处。社会坏就坏在“熟人文化”,无论做什么事,第一件想到的就是找熟人,找熟人会导致潜规则,社会也就异化为身份社会、人情社会、官本位社会、制外社会,江湖社会,内耗社会。未被熟人伤害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还有人说,往往是生人之间才有真正的规则,生人文化才是契约文化。一个理想的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理法治社会。同陌生人建立信任,是人类信任进化史的最后一章。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人情契约,相辅相成
有人青睐熟人社会,源于它的方便;有人厌恶熟人社会,源于它的麻烦;有人崇尚生人社会,源于它的公平。在我看来,社会并不应该被如此简单的划分。保持与熟人间的深厚友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建立生人社会的规则和信任,二者兼而有之,才是处事之道。
熟人社会的确为我们提供便利。自古以来,人与情就密不可分。人不同于机器,我们会在生活工作中,情不自禁地流露情感,正因为人的本性如此,出于内心喜好等自身原因为彼此提供便利已然成为必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的捷径使彼此受益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生人社会将公平公正发扬光大,生人之间本身没有过往的交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依靠规则公平办事。在没有情感牵连的基础上,规则的建立和决策的实施,显然相对自然,从而使生人之间达成契约,让公平公正公开成为可能而契约精神得到彰显。
人情与契约结合促进社会进步。生活在一个绝对的熟人社会,还是一个理想的生人社会,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缺憾。熟人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不乏出现社会异化的现象,使人相互依赖,最终甚至会有被熟人伤害的恶果。而完全的生人社会中,人如同一台台冰冷的机器相互碰撞摩擦,人情便随之被磨灭,被冷漠无情所替代。然而,倘若在巩固人情的同时,达成契约,将二者相辅相承,不仅可以避免社会风气异化,而且可以填补人心的空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社会状态当然是理想的,法律法规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是社会的进步。
人情与契约结合是追求的境界。因为具备感情,我们将简单的接触逐渐升级成为沟通并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个世界也因此不再冷清,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社会的发展也愈加人性化。但前提是,必须在情感的基础上建立契约,互相规范行为,不许逾越底线,只有完善法治,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遵规守矩,依照规则办事。因此,人情与契约相融合,使社会有条理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社会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无论是何种社会,建立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社会中,我们从人情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契约中彼此建立信任,二者融会贯通,信任在这样理想的社会中会更加牢固,规则意识的基础更加夯实。汲取熟人社会中人性的真善美,建立生人社会契约中的公平法治,现实社会才能发展成为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理想社会。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时许,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区停下,一年轻女性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内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野生动物园现在已被勒令停业整顿。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内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优秀作文:
老虎,唤醒规则意识
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由众多群体组成,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必要的。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食人事件,园方和上级部门固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游客藐视规则。因此,老虎再次唤醒我们的规则意识。藐视规则,害人害己。纵然事出有因,但你无视规则,任性下车,最终酿成悲剧。国人常常视规则为儿戏,“中国式”过马路便是一个例证。凑齐一撮人就大摇大摆的过马路,眼里丝毫没有对交规的敬畏,礼仪之邦的风范不复存在。回到女游客身上,既然事先与园方签订协议,却轻易下车,归根结底还是规则意识的淡忘与藐视。也许,她觉得自己一向违规都无大碍;也许,她只是一时冲动,但都不能成为藐视规则的借口。最终被坚守动物规则的老虎咬死,这是对侥幸心理的惩罚,对藐视规则的讽刺,却搭上了自己的娘亲,何必呢?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站在女子家人的角度思考,看到女子冒着生命危险下车,应该及时有效制止,即使她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也应该重视别人的生命。家人盲目施救,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搭上自己性命。如果丈夫不够理性,岂不是一家三口都丧命虎口。因此,丈夫没有盲目施救,值得肯定,无可厚非,但愿多一些理性和责任。
遵守规则,源于敬畏。规则值得每个人的敬畏。或许你守了一辈子规矩也得不到什么,但你必须坚守;或许你常违反规矩也无伤大雅,但你是幸运;又或许你一直很守规则,仅此一次违反,但你必须接受严惩的代价。因此,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有无人知,都应该慎独,不该淡忘规则,藐视规则。而应心存敬畏之心,为他人,为自己,为后代树立榜样。敬畏规则,安全保障。
诚然,发生这件事最主要的责任人是女游客,但园方和上级部门依然责无旁贷。园方作为老虎的“负责人”,应该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倘若在入园后对游客进行安全保障的话,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倘若在女子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就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制止,也许母女也不会遇难。上级部门也应该及时检查督促园方负起责任,保护好每一位游客的生命安全。?岂能监而不管,管而失责?人祸而遇难,不能只顾悲伤,更应汲取教训,唤起规则意识,唤起社会责任意识,但愿悲剧不再发生,但愿人们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美好。
【修改与点评]
1.本文最大亮点:
一是围绕中心拟题,题目表明了观点和态度;二是开篇从常言引述出材料,提出观点,表明选择和权衡;三是能够分层次展开论述,在选择和权衡中比较,展示了思辩性。四是语言朴实中不乏犀利。五是首尾照应。
2.本文最大弊端:
一是语言啰嗦,不够精炼;二是分论点不能以一惯之;三是首尾要简短而深刻。四是注意行文顺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孩玩一次石头交换糖果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糖果。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淳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
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管是“怀疑与信任”“心计与童真”,还是“得到与失去”,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得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这也就要求大家反过来思考:面对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答案可能是人性的觉醒和良知的叩问。
平时写作时,如果大家都能像这样来回地思索和诘问,文章一定会发散出理性思辨的智慧之光。文章可以先从小故事出发,延伸谈及社会大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自私自利,以至于恶被无限放大,无良商家等使得人性的底线在不断遭到践踏。救赎之路何在?“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良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使用这样的观点将会是文章的深刻而精彩之处。
优秀作文:
良知的叩问
在普世价值观中,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悖。因为个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间胡作非为,个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间横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独行。
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而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孩童最是天真无邪的,“良知”一词之于他们,恐怕是过重了吧。小女孩的真挚和善良让她的小世界单纯快乐,而小男孩的谎言却使他难逃内心的煎熬和痛楚,那是良知在起作用。我想我更愿意相信这则故事并未结束,它真正的结尾应该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将他私藏的石头悉数送给她,并向她诚恳地道歉。加上这个结尾之后,人性便会归于完整,倘若不加,我们看到的只是残缺破碎的人性。毕竟邪恶也好,后悔也罢,只是世间一隅,难以囊括万象。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小小一隅就有可能被人无限放大。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无人有此等情趣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摧花狂魔”王书金现已归案,他潜逃了十多年,内心不安,无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更是坚持认罪。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没有人能够逃过良知的叩问。曾经“红极一时”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会在“江湖”上销声匿迹,那些出卖良知的人必会受到无尽的谴责。社会弊端层见错出,这里有罪恶和鲜血,这里有悲悯和血泪,这里有无尽的潘多拉魔盒等待开启抑或永世封闭。我们用一己之力似乎难以驱退黑暗,但是我们的良知却如同火炬,薪火相传,便可铸成太阳一般的光亮。这个世界更像是来自卡夫卡的臆想,而非《一千零一夜》,我们需要良知,良知的叩问有着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力量。良知来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为有力的缰绳。“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题目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
(命题意图:本次作文意在提供一个有思辨色彩,有较大思维空间的命题。)
材料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信”、“思”。 根据语境,“信”可理解为信仰、信任、相信、持守信念等。以“信”的态度,纷繁的社会、复杂的人世可以变得简单而纯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信”是对人类社会变得更好的信心,世界因此而变得单纯美好;当然,“信”也可能会使人的认识停留于事物表层,从而作出简单判断。
“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量、思辨、思虑、审思等,是一种理性的思维状态。“思”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索,可以与生活保持审思的距离,可以与过往产生思念的空间……世界因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生活而变得丰富无穷。
“信”与“思”的关系多样:可并列共存,既“信”且“思”;可相互转化,从“信”到“思”或从“思”到“信”;也可关涉两方而重点围绕一方进行立意和构思……能围绕核心概念自圆其说即可(抓住矛盾关系:简—杂;约—丰;主观态度—认知结果。)。材料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词语:“简单”、“丰富”。两个词语对“信”和“思”的内涵起一定的限制和暗示作用,是“信”和“思”的结果呈现。“信”、“思”、“简单”与“丰富”,这四个词语应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信”则简,“思”则丰。 材料中的省略号提示我们,以“我”观世,除了“信”则简、“思”则丰以外,还有其他情形,如“疑”则乱、爱则暖……外部镜像其实来自于人心的投射。当然,就内心与外物的关系来写,也应该以材料为起点或落点。
优秀作文:
由繁入简真人生
马克·吐温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只有“信”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可能“爱”这个世界。但马克?吐温真的一辈子只有“信”而全无“思”吗?一个人到底要经历过多少“争吵、道歉、伤心”才能把世界“思索”得清楚呢?而人生到底是“丰富”好呢还是“简单”好呢?
据我的观察与了解:隐姓瞒名且生活暂安稳的罪犯往往待人最真诚最简单,做过不少坏事的人更有可能开朗热情、友好周到。有时,很怕某个年既长矣仍瞪着表面天真的眼睛看过来又看过去,或亮出表面天真的笑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间。
假如人心真是简单的,世界当然会是简单的;关键是人心一定是多思的,世界当然就丰富起来了,丰富得让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人与人之间有时竟然没有坐下来坦诚解释矛盾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动不动就大讲“人们都是简单的、社会都是阳光的、哪里哪里用会想那么多啊”的人都是有些可疑的,他(她)要么未经世事,要么精明如纯。没有利益(职位、名誉、面子、声望、金钱)影响或牵扯时,人人当然都会是简单的,所以,萍水相逢、随波而散的朋友往往被长久牵挂;而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好朋友则可能争得面红耳赤、面破血流很快形同陌路;人人都想证明自己,人人都有一个或高或低的自我定位,你不想争也有机制要求你争,况且你也不可能甘心事事落后、时时落后。
山不转水转,风不动幡动,幡不思而心在思。你思我思,领导又思,于是世界就过于丰富多彩起来。人最不了解的可能是自己。王阳明反复讲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安徒生在自传《我的一生》中如实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攻击信,他立刻想到了肯定是某某人干的。但安徒生接下来所写的一句话让人沉思:“鄙劣的念头人人都有。我也是。”承认鄙劣的人,才有可能写童话;他的许多童话,其实是写给成年人的。他“思”过,所以他丰富;他丰富过,所以他最终走向了简单。最后,他还是决定有保留地“信”这个世界。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熟人给你带了一万种好处。在熟人社会,从生到死,什么事情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要求人,想升迁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构成了一幅中国式的“求人图卷”。
也有人说,熟人会给你带来十万种坏处。社会坏就坏在“熟人文化”,无论做什么事,第一件想到的就是找熟人,找熟人会导致潜规则,社会也就异化为身份社会、人情社会、官本位社会、制外社会,江湖社会,内耗社会。未被熟人伤害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还有人说,往往是生人之间才有真正的规则,生人文化才是契约文化。一个理想的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理法治社会。同陌生人建立信任,是人类信任进化史的最后一章。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人情契约,相辅相成
有人青睐熟人社会,源于它的方便;有人厌恶熟人社会,源于它的麻烦;有人崇尚生人社会,源于它的公平。在我看来,社会并不应该被如此简单的划分。保持与熟人间的深厚友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建立生人社会的规则和信任,二者兼而有之,才是处事之道。
熟人社会的确为我们提供便利。自古以来,人与情就密不可分。人不同于机器,我们会在生活工作中,情不自禁地流露情感,正因为人的本性如此,出于内心喜好等自身原因为彼此提供便利已然成为必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的捷径使彼此受益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生人社会将公平公正发扬光大,生人之间本身没有过往的交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依靠规则公平办事。在没有情感牵连的基础上,规则的建立和决策的实施,显然相对自然,从而使生人之间达成契约,让公平公正公开成为可能而契约精神得到彰显。
人情与契约结合促进社会进步。生活在一个绝对的熟人社会,还是一个理想的生人社会,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缺憾。熟人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不乏出现社会异化的现象,使人相互依赖,最终甚至会有被熟人伤害的恶果。而完全的生人社会中,人如同一台台冰冷的机器相互碰撞摩擦,人情便随之被磨灭,被冷漠无情所替代。然而,倘若在巩固人情的同时,达成契约,将二者相辅相承,不仅可以避免社会风气异化,而且可以填补人心的空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社会状态当然是理想的,法律法规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是社会的进步。
人情与契约结合是追求的境界。因为具备感情,我们将简单的接触逐渐升级成为沟通并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个世界也因此不再冷清,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社会的发展也愈加人性化。但前提是,必须在情感的基础上建立契约,互相规范行为,不许逾越底线,只有完善法治,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遵规守矩,依照规则办事。因此,人情与契约相融合,使社会有条理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社会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无论是何种社会,建立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社会中,我们从人情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契约中彼此建立信任,二者融会贯通,信任在这样理想的社会中会更加牢固,规则意识的基础更加夯实。汲取熟人社会中人性的真善美,建立生人社会契约中的公平法治,现实社会才能发展成为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理想社会。
下一篇新部编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