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
首页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原创学案(含答案)

本文由 danny36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原创学案(含答案)

  • 资源类别:八年级试卷
  • 所属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 文件格式:ppt/doc
  • 大小:33k
  • 浏览次数:829
  • 整理时间:2020-12-11
  •  《安塞腰鼓》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感情真挚
    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领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学习难点:
    1、理解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1、资料助读
    1、 作者介绍 :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2、了解安塞腰鼓
    陕西安塞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大县,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更是天下闻名。
    这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已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风格独特,独具魅力,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今天安塞腰鼓已走出黄土高原,它以其粗犷奔放的形象传遍全国。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二、课前预学
    1、读准字音
    骤(zhòu)雨 瞳(tóng)仁 燥(zào)热 磅(páng)礴(bó)
    亢(kàng)奋 恬(tián)静 晦(huì)暗 震撼(hàn)
    束缚(fù ) 羁(jī)绊 冗(rǒng)杂 烧灼zhuó
    淋(lín)漓(lí) 颤(zhàn)栗 愈锤(chuí)愈烈 戛(jiá)然而止
    2、懂得解释:
    亢奋:极度兴奋。
    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使人不能脱身,阻拦。
    冗杂:繁杂。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三、课堂学习
    (一)导入课文
    舞!舞!舞!忘情地奔放,狂野的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地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课文,体会他恢弘的气势,跟上他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录音朗读
    将课文中你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注意以下生字词语,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听读课文后,请用一句话对安塞腰鼓作出评价,可用“____ 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来回答。横线上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回答)
    2学生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同时,请同学们理清文章思路,说说本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指出每部分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并简单评析。
    一、鼓响前( ):沉稳安静,积蓄力量
    语速较慢, 语调沉稳有力
    二、鼓声起( )气势恢弘,热烈磅礴
    语速较快, 语调高昂激越。
    1、鼓点、舞姿和鼓声引起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巨大的鼓声,产生巨大的力量。
    3、浑厚的黄土高原生养了元气淋漓的后生。
    4、舞姿和鼓点的壮美,带动生命奔腾升华。
    三、鼓声止( ):戛然而止,寂静沉思
    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
    (四)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思考:“表演前”文章写了哪些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人物:茂腾腾的后生。
    背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性情:朴实得像那片高粱。
    神情:沉稳而安静。
    腰鼓:呆呆的、不曾响过。
    作用——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作者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没有响过。”是什么意图?
    ——衬托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这叫“以静衬动” 。
    3、“但是”和“看”为什么单成一段?
    突出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
    4、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5、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
    (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6、学生概括文章主旨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特征,抒发了对力与美的歌颂,对鲜活的、强盛的生命的赞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慨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震撼与鼓舞。
    (五)再读课文,品味佳句
    学法指导:本文的语言很美,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节奏、飞扬的想像、丰富的修辞,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好在哪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如果有些学生自己无法找,也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讨。
    例1、“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
    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比喻:为了让无形的鼓声形象化。
    提示:用语言描绘声音是困难的,因此作者就借助比喻,使之形象化,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是什么句式?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感叹句。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
    ——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更浓烈。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请找出句中的三对反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易碎的玻璃”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他们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从而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上的人“朴实”、 豪放、火烈,他们还保持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少了些世故。
    5、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四、课后达标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羁绊(jī)        冗杂(yǒng)         
    B、烧灼(zhuó)       戛然而止(gá)    亢奋(kàng)          
    C、搏击(bó)         淋漓(lín lì)      辐射(fú)
    D、蓦然(mò)         磅礴(páng)      渺远 (miǎo)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瞳仁 侮暗 明浙 遣责                B.振撼 耳绊 副射 悬涯
    C.恬静 颤栗 充沛 燥热                D.束缚 凝集 敲垂 锻练
    3、选择恰当的词填入句中横线上,使句意完整,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①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_________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A.回响B.回荡C.碰撞)
    ②黄土高原上,_________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A.爆出B.现出C.跳出)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_________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A.陶醉B.颤栗C.沉浸)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②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③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④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4、简析加黑词“茂腾腾”、“咝溜溜”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粱地”是人物背景。舞台设计这样的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腰鼓“呆呆地”,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就恋这把土
    黄土。苍茫的北京,如此稔熟。
    我深深地爱她,一把把黄土组成的土地,便是我的家。我生在黄土地上,在黄土地上长大,黄土黄风中练就了我的意志与情怀……黄土地上,有数不胜数的中华文化的史传——
        一把把黄土掺合着血汗组成的长城,莽山中飞舞一个民族的魂灵。一把把黄土的拥抱中黄河的浪涛一声声张扬龙的精神,一把把黄土中巧雕出的莫高石窟,展示了中华的文化艺术。一把把黄土铺积的丝绸之路,咏不完华夏的史传。一把把黄土堆积的沟沟壑壑坑坑峁峁的高原更映照龙的性格。
        一把把黄土塑造了西北汉子与女人的形象,沉幽幽的信天游中有他们的风格更有希望与追求。一把把黄土塑起了中华先烈的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雕像……
          呵!古老的黄土地上,黄河,长城……冶炼高原人的傲骨。呵!我深厚的西北黄土地呀。那把把黄土铺成的院落中,堆积的山野中,高原骄子挥舞着咚咚的羊皮鼓,使单调的黄土地更增添了色彩。
        羊皮鼓声中诞生了闻名古今的“三李”,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威武,羊皮鼓声中孕育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物产,羊皮鼓声中谱写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诗篇,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先人光辉的篇章……羊皮鼓是黄土汇集的诗韵与谣歌,这是高原人所执著追求的,他们并没有忘记脚下踩的仍然是黄土,他们深深拓荒的仍然是一把把黄土呀……
        翻开历史的篇章,重温先人的业绩。羊皮鼓声还没有淡去,信天游仍在飘扬,信天游的粗犷豪放挥扬出一个跨世纪的步调,震撼黄土地的精灵。
        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黄土地的生灵更是雀跃,而并没有旷达神圣般的沉默。
        迈、倔强、羁放的黄河浪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黄土地上奔驰,永不停蹄。而生灵们,却没有怯弱,他们更雄迈,在苦辣辣的船工号子中,追寻着黄河的灵魂,乘风破浪,如一个个负重的浪游者。将思维的触须伸进黄土的深层,在历史的深层,我触到了强大的脉动。
       我挚爱她,这位刚强的汉子而又温柔的母性。一把把黄土的业绩,刀枪剑影,血雨腥风,一场场历史的征战,铸就了黄土的风格,那是黄土地的形象,将在沸腾中思索、奋进……
         我爱她,我深深地爱她,她孕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整个灵魂,更是我恋情的家。
          我们的高原人更是如此地痴情,他们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因是恋这把土呀!
    9、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10、请把下列最适合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A 豪迈    B 丰厚     C 粗犷
    11、如何理解“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一句?
                                                                                    
     12、作者说“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恋这把土”;也有人说,黄土地贫瘠、闭塞,死守着没有出路,要走出去。对这些说法,你怎么看?
                                                                                   
    二、语言运用
    13、揣摩下面语句特点,仿写一例。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冗杂(yǒng)应为(rǒng),   戛然而止(gá)应为(jiá),淋漓(lín lì)应为(lín lí)。
    答案:D
    2、解析:“侮暗”应为“晦暗”,“ 明浙”应为“明晰”,“遣责”应为“谴责”,“振撼”应为“震撼”,“耳绊”应为“耳畔”,“悬涯”应为“悬崖”,“凝集”应为“凝聚”,“ 锻练”应为“敲捶”“锻炼”。
    答案:C
    3、解析:①“碰撞”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表现了宫的气势不同凡赂 ;②写出了安塞腰鼓火烈、豪放的特点;③写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特点。
    答案:①C  ②A  ③B
    4、解析:分析以上两词应注意叠词的特点。抓住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的特点。
    答案:加点词运用叠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后生”们的虎虎生气和活力,南风的清爽、甜蜜,表达了作者赞赏、喜爱之情。
    5、解析: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艺术的杰出代表,黄土高原是安塞腰鼓的象征,高粱又是黄土高原的象征。回答时应注意联系二者关系。
    答案:既点出安塞腰鼓的发源地,又烘托出“后生”的朴实性格,使整个舞台气氛极具生活实感。
    6、解析:这里是细笔刻画,是静态的人物形象地描写。这些对静的描述和渲染为后便对动的描述作了有力的铺垫和衬托。
    答案:细节 以动衬静
    7、解析:这里我们要理解此时“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不是死寂,而是包含着力的静,是力在展现前的蓄势。
    答案:反衬下文击鼓时的火烈、壮阔,又写出了人物的自信,内蕴的生机与活力。
      8、  解析:要明白第一部分的静态都是为下文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的。
    答案:拟人。赋予安塞腰鼓以人的情态,为下文安塞腰鼓的撞击、火烈起到强烈,鲜明的对比作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解析:主要在于理解排比修辞的作用。
    答案:排比   增强语势。作用: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整齐,节奏感强,散中见整,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在这里主要用此排比句式赞颂黄土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龙的精神。
    10、解析:注意所填词语与所修饰词语的搭配。
    答案:C B A
    11、解析:结合黄土地上人们艰苦的生活和豪放黄土地文化艺术作答。
    答案:这里主要说的是黄土地的文化既以黄土地上艰苦的生活为基础,又表现了在这种基础上而生成的表现黄土地人们的丰富、浪漫、豪放的感情的艺术形式。
                                                                                   
    12、答案:就恋这把故乡土,死也要躺在黄土地上,这是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同样,要走出黄土地,也正因为热爱家乡,要改变黄土地贫瘠、封闭的面貌,并不是忘掉黄土地,丢掉黄土地。
    13、解析: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扣住:(1)用排比句形式写句;(2)从不同角度写同一话题内容;(3)排比句中运用散句。
    标签 安塞腰鼓
    danny369

    danny369

    0

    0

    0

    img

    3《安塞腰鼓》原创学案(含答案)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
    1 免费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
    说明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上传资源,免费获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