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wsc0409 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有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图文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小儿垂
钓”,“垂钓”是钓鱼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笔顺: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
“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
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注意节奏、停顿、重音)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试抽背古诗。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学反思:
在这两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将“读”贯穿到整节课堂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感受,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练习说话、读背诗文等,大大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有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图文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小儿垂
钓”,“垂钓”是钓鱼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笔顺: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
“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
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注意节奏、停顿、重音)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试抽背古诗。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学反思:
在这两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将“读”贯穿到整节课堂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感受,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练习说话、读背诗文等,大大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和积极性。